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本期刊登一篇评论马英九“笨拙”的文章,引起舆论哗然。这份以严谨、公信力闻名,也是马英九所高度在意的杂志,如此严词批判,不仅让马个人颜面无光,台湾民众也是灰头土脸。因为批马即是批台,马的“无能、笨拙”,台湾民众虽然感同身受,从外国媒体看到,却显得相当刺耳。
台湾《醒报》称, 这篇文章的标题用“Ma the bumbler”(笨拙的马英九),内文用“没用的笨蛋”(ineffectual bumbler)。文中写的、举例的(薪资水准、失业率、房价...)诚然都是事实,但是任何事实挑明的写、没有建设性意义的负面书写,读来只能教人丧气而无地自容。
马英九应是无力反驳这篇由全球知名杂志所写的分析评论的:“马英九一直未能规划出一套能让民众满怀希望的未来愿景,有时也无法执行一些现在就必须动手的棘手措施。尤有甚者,他经常为了顾及反对党或媒体的批评,而造成政策反覆。显示他行事缺乏决断力。...”但是读者也都心知肚明,这一路“兵败如山倒”般的发展,绝非马政府所愿见,虽然有时治丝益棻,却不能说他没有努力。
要分析马英九因施政不佳,让他本人失去昔日的拥戴光芒、让台湾大多数民众陷入痛苦的深渊与绝望的未来,持平的归纳应该是:马英九没能在全球不景气的时代因势利导,反因领导无方、施政连番出错所致。
其实马还是大有机会的,因为台湾的产业竞争力、台湾的民主、台湾的人才都还在,加以,上上下下爱台湾的心也都在;如果马愿意集思广益(开“国是会议”也可,不开也可)、虚心请教、剑及履及,台湾社会随时都可以恢复志气,一起振作起来的。
况且,相较于“奸巧”,“笨拙”并不是最恶劣的形容词,马也无需太沮丧,领导人的“笨”,常是在于耗尽资源却一无所成。一般认为,马的问题主要来自不能识人、用人(“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明太祖宝训),只要广开言路,提拔与放手能人,一定会有治理的成果渐渐出现,也必另有重要的国际媒体,为马的历史评价翻盘。
相关评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