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杨锦麟在微博上发消息称其在杭州机场打车被宰,不出几小时,杭州市的一名主管副市长便在深夜打电话给杨锦麟对此表示致歉,杨锦麟接着又发微博表扬杭州市有关方面“值得一赞”……杭州当地媒体在今天(11月17日)报道的这件事,非常耐人寻味。
杨锦麟何许人也?答案是:名人。如报道所说,“杨锦麟是香港卫视执行台长,也是著名时事评论员和专栏作家,他对时事的点评犀利、到位、深刻,因此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推崇”。因为是名人,所以才有“他连发5条微博,讲述了他在萧山机场‘打的被宰’的遭遇,一时间被网友多次转发和热议”的结果,也才有杭州市副市长深夜致电道歉的事情发生。
无独有偶,恰在两个月前的(9月)16日,一个法国男子在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打车时,30公里的路程被出租司机骗走451元钱。在媒体报道了此事之后,北京市相关管理部门也出面表示要“严查”涉事出租汽车公司,给公众一个交代。不过,两个月过去,此事的风头过后,有关此事的调查处理结果尚不见任何眉目(见光明网评论员文章《法国男子打车被骗,想查并不难》)。
其实,公众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是普通人遭遇到了上述事情,其结局究竟会如何。可以肯定地说,既不会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做出回应,更不会有主管市长“屈尊”在第一时间致电道歉。但是,如果就此辩解说普通人的同样遭遇难以“上达视听”,因而得不到与名人、外国人同等的“待遇”,那么,这纯属诿过之举。清除宰客现象,让所有出租汽车司机不敢怀有侥幸心理,这难道不应该是政府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吗?
政府相关管理和服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做不好,或者无人去做,这才是出租车司机宰客现象存在的原因,这才是“聪明”、“胆大”的出租汽车司机滋生侥幸心理的根源。在日常管理工作只是摆设,即便实施管理行为,也大都是“运动式”行政的情况下,“聪明”的出租车司机不宰客才怪,宰那些不熟悉本地交通的外地乘客的现象不普遍存在才怪,名人、外国人不随普通人一起“受罪”挨宰才怪……
就说杭州市,在一位名人挨宰、市长道歉之后,是不是也要来场“运动式”行政呢?是不是也要“大张旗鼓”地对机场、车站附近的出租汽车加强监管,但等风声一过,便偃旗息鼓放任自流了呢?无数事实表明,“运动式”行政,是某些政府部门搪塞公众、应付上级的好办法。
就以杭州为例,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份,本报连续报道了萧山机场黄牛拉客,黑车宰客的乱象,杭州市运管局曾表态,开展集中整治,对非法营运进行严厉打击。短短几个月过去,机场出租车宰客现象又有露头”。由此可见,媒体报道、名人和外国人挨宰,是政府有责部门履责的动力来源。没有媒体报道,没有名人、外国人挨宰,这些政府部门连“集中整治”这种短效的“运动式”行政也懒得进行。
日常不作为,致使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等问题一暴露,高层官员一发话,便采取、也只能采取能够在短期内立竿见影的“集中整治”工作方式。于是,这种“运动式”行政和日常不作为行政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既败坏了官风官德,也败坏了有责部门所管理的行业或领域的风气。
显然,要让政府部门所谓“投诉热线”等日常监管方法起到作用,就必须先要落实好对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行政问责制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