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经常出现在传统媒体上,被认为有亲切感。CFP供图
作为党报,《人民日报》给读者的印象一直是认真、严肃,但继前几年的“给力”之后,最近,“屌丝”、“元芳”也登上了《人民日报》。主流媒体使用网络流行语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对此表示肯定。
11月3日,《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刊发《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一文,文中写道:“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
11月5日,《人民日报》刊载文章《“回应”: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一文,文章开头就写道:“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来源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现已成为网络上公众表达诉求和质疑的经典句式。
时评人韩哲认为,“屌丝”、“元芳”等词语被官方话语系统所接纳,会让网民感到亲切,放下身段这一动作本身就能够引发共鸣和强化说服力。
在一些语言研究者的眼中,不管是《人民日报》以前用“给力”,还是最近用“屌丝”、“元芳体”,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汉字最近有点烦》作者一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流媒体使用或引用这些词语,主要是表现对网络的亲近。当然,权威媒体要规范、严谨,应该向受众传达主流正向的东西。
《人民日报》使用网络流行语,并不是最近才有。早在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就刊出了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题的头版头条新闻,其中“给力”一词也是当时的网络热词。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屌丝’这个词没什么不雅观的,如果它不雅观,那‘厕所’更不雅观。‘屌丝’比传统的词语更能准确描述它所指的现象,其他词语难以替代。并且,人们使用它的时间长,使用人群大,媒体引用它理所当然。”
在百度百科中,“屌丝”的解释是:“中国大陆地区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开始通常用作称呼‘穷、丑、矮、挫、撸、呆、胖’那些与‘高富帅’相对的男生。”
《人民日报》总编室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没有注意到“屌丝”、“元芳”在哪个版面,是谁写的,都属于很正常的报道,他们没有特别关注。
黄集伟认为,人们对《人民日报》使用“屌丝”、“元芳体”如此吃惊,是因为人们已经对《人民日报》形成了固有的“印象属性”,如严谨、权威等。同时,由于媒质差别,书面媒体对新兴语言现象的反应要迟于网络媒体。这些情况导致人们对《人民日报》使用新词语感到吃惊。
黄集伟说:“没人规定党报可以用什么语言,不可以用什么语言。”《人民日报》用“给力”是在头版头条;用“元芳体”是在一文篇首,以引出“政府需回应公民”的论题;用“屌丝”是在一文的第三段,和“分配焦虑”、“拼爹时代”等词组并排使用以描述当今社会现象。“这些都很正常,媒体和受众不必大惊小怪。”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