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司法权的被动性和消极性不同,侦查权或反腐败都是主动的权能,不管有没有举报,都要主动出击。
一段时间以来,“表哥”成了陕西原安监局长杨达才的专用称呼。杨因“名表”而落马,被认为是继南京“天价烟局长”之后,网络监督的又一次成功个案。
但“表哥”的被免职并未引发网民的弹冠相庆,媒体的评论也极为克制,甚至还充满了忧虑。人民网刊发的一篇评论就将“表哥”事件形容为“墙外扔砖,砸到谁算谁倒霉”。当腐败官员惧怕的不是来自于刑责的不可避免,而是来自于极不确定的“墙外扔砖”时,我们的确应该反思。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自南京“周至尊”之后,并无第二位官员因“天价烟”而落马。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年没有官员抽“天价烟”,而是因为,在常态化的反腐机制中,从来就没有将官员抽“天价烟”列入立案线索。像这类官员公然“晒奢侈”,如果已经足以令人合理怀疑其收入不足以支付其奢侈支出,这就符合了“自我举报”的特征,理应引起反腐职能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与司法权的被动性和消极性不同,侦查权或反腐败都是主动的权能,不管有没有举报,都要主动出击。何况是在贪腐官员已经“自我暴露”的情况之下,反腐部门后知后觉予以跟进并依法处置,只是履行其基本职能。若是不闻不问,就是失职;若推诿塞责,就是严重渎职。有道是:刑罚的威慑力并不在刑罚的严厉,而在刑罚的不可避免。
我们要的胜利,是反腐职能部门自建反腐情报中心,为发现贪腐罪案搭建好基础性工程。这个“情报中心”,不止要全力收集网民的“墙外扔砖”,更要网罗各方技术人才,在那些看似寻常的官员工作照片、领导活动报道等浩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跟进调查价值的犯罪线索。
今后,如果再次面对官员的“自我暴露”之举,再次面对“表哥”,一个职业反腐工作者理应知晓晒奢侈背后的含义,也理当主动将之迅速纳入反腐行动。在与网络监督的良性互动之外,反腐职能部门也得增强点工作能动性,不要总等到网友来一一鉴表,媒体来齐声呼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