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坚持谈“搁置争议”就是一种被利用
刘刚(日本冲绳大学教授):对于保卫钓鱼,我们要看到美国的因素。中国要跟美国重新谈钓鱼岛和琉球问题,要非常明确地让美国表示当时主权并没有授于日本,要说得非常清楚。其次,就是中日之间“搁置争议”的问题。为什么钓鱼岛走到了这一步?日本能单方面管控钓鱼岛?本来说是搁置争议,双方都要把钓鱼岛问题放下。但日方的做法是一步一步掌控钓鱼岛。如果现在我们还不断地谈搁置争议,对日方来说是一种被利用。
现在,中国国力在提升,如果哪一天中日经济关系全面断绝,我估计日方会非常害怕。首先,我们要让日方明白,我们的立场就是持久战。不能像现在一样,日本只强调1895年以后的所属,前面的不管。其次,我们也要把这个问题法制化,中国要制定国内法,如果日方登岛了,就要把他们的人员名单搜集起来,通过法律起诉他们。再次,最后要进入程序化。所谓程序化就是保钓要支持,让老百姓在陆地以外非常活跃地去干,此外,保钓一定要护航,不一定是海军,可以是执法船,跟日本进行沟通,我来了你就让路吧,我通知你了你不能来撞我。要把这些程序都做到。
台湾不可能跟大陆联手保钓
陈一新(台湾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我想强调一下台湾的立场。保钓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不然中国大陆不会拖到现在,台湾也不会拖到现在,台湾也有作战计划,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拿下钓鱼岛,但后果很大。日本也有夺岛计划,美国人也准备夺岛演习。他们假设被中国大陆拿走或者被中国台湾拿走,然后再夺回来。
现在的形势非常复杂,要考虑到大陆的几个战略:第一,是黄金机遇期,以经济为主。第二,是和平崛起。能够因为保钓发动一次战争把和平崛起全部推翻吗?要有战争的话,中国大陆的盟国在哪里?假如大战略可以忽视这一切的话,不要说大陆这么强的军力,即使台湾半天就可以拿下来。
我有几个字,也许两岸都需要,就是“FIRM”——“F”代表弹性,保钓需要很大的弹性去推动;“I”代表国际环境;“R”代表全民的教育,保钓既然不是短期可以达成,就需要长期的教育;最后的“M”就是军事力量。军事力量又需要经济力量支撑。“FIRM”这四个字要一面一面保钓。保钓很必要,即使一时拿不回来,也要不断地行动。
为什么要弹性呢?台湾有台湾的做法,香港有香港的做法,澳门有澳门的做法,大陆有大陆的做法,可以有各种办法。很多人提到美国在幕后的主导,美国也会随时拴住日本,不让它更进一步。美国人说《安保条约》涵盖了钓鱼岛,那是日本在被攻打的时候,美国会协助。前任的美国副国务卿阿美塔提到,日本不能主动挑衅,否则美国会给你空白支票。总之,美国是有美国的原则,就像台湾一样,虽然有台湾关系,但都是有绳子拴住的。
在这几种形势研判之下,台北之前提出了所谓的“东海和平倡议”就有它的价值。台湾是个非常小的地方,没有人力去让东京做什么事,更没有能力让北京做什么事,但可以提出倡议。台北的政治偏好是两岸不打仗,也希望东海地区不打仗,也希望这个地区不要有太多的争议,争端不断升高就会危险。
台湾不可能跟大陆联手保钓,但可以不约而同地保钓,但我们也绝对不会跟美国联手对付大陆。台湾是一个很小的力量,没有很大的军事实力,也没有很大的经济力量去左右周边,但可以用软实力提出一些倡议,让大家自动走这条路。大陆这次没有派保钓船,我认为是非常克制的行为。日本虽然抓了人,但不到两天就放了,这也是个克制行为。台湾也没派渔船,也是个克制行为。但为了满足一些保钓的情绪,让香港去。昨天晚上我看电视,台湾还提醒他们天气不是很好,让他们小心。我们有默契就好,不要公开联手。
我们有我们的自主性,也有一定的弹性,需要各方尊重,我们尊重香港,尊重澳门,尊重北京,但可以不约而同地来保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