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网
英文《中国日报》2009年9月11日报道:好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考虑不周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清退所有代课教师的政策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教育部2006年出台这项政策,旨在整体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数十万边远地区的代课老师从来得不到专业的培训,这无疑是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解决的问题。但这些教师何去何从的困惑又使这项政策受到质疑,甚至病诟。
在过去的两年里,20多万代课教师要么通过考试转为正式教师,要么被辞退。但现在仍有20多万代课教师坚守在基层教育的一线,他们命运未卜。
即使取而代之的正式教师确实更出色更称职,让一个在贫困的基层学校坚持教学数十年的代课教师仅仅拿到数百元的补偿金后走人,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有些残酷。
很多代课教师都是由于贫困的乡村学校教师奇缺,才走上代课教师的岗位。如果他们当年不承担教学,就意味着当地的孩子们没学可上。他们的薪水十分微薄,同国家正式教师的工资相差甚远,教学条件也极其艰苦。
甘肃渭源县的王正明是一个老资格代课教师,是他筹建了村里的学校。他一干就是48年,中间曾被辞退,但因为缺教师又被请回继续任教。尽管他教的学生有80多人考上了大学,但他仍然于2006年被清退,拿到的补偿金仅仅800元。
政府无疑对不起这样一个多年为政府奋战在基层教育战线的老兵。区区800远的补偿金充分说明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徐云玲也是一位代课教师,在河南驻马店一个贫困的山村学校坚守了23年,连这个学校的两间校舍都是她和丈夫亲手改建的。她现在仅拿一个月100元的薪水,是一个国家正式小学教师工资的三十分之一。按照政策,她迟早会被清退。
问题是国家正式教师有谁会愿意到这个贫困的山村来教书,即使勉强来了,能够呆得长久吗?如果没有正式教师愿意来,徐云玲这样的代课教师还不能被清退,但他们能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吗?
这项政策本身没有问题,但必须考虑其实施对代课教师所造成的不公平。那些从事教学多年的代课教师,应该得到与他们的付出相符的经济补偿。而那些由于缺乏教师而无法清退的代课教师则应享受国家正式教师的资格。(本文发表于2009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