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等学校职称评定委员会某成员公然收受贿赂的事情被曝光后,湖南省相关部门已经着手进行调查核实工作。
评委公然在宾馆饭店这等地方设点收贿,且其虽未大肆广告,却也门庭若市,这种现象很能反映现时高等教育领域腐败的广度和深度。从前些年的论文抄袭剽窃、科研成果造假、骗取科研经费,到近两年不断被曝光的假学历、“论文博士”、“开房收钱”,所有这些现象其实还只是高等教育乱象的冰山一角。这些腐败的现象再不治理,这些溃烂的“部位”再不剜除,于中国的高等学校,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于中国的青年学子,于中国的未来发展,都将危害无穷。
如果说其他一些领域的腐败污染的还是“水流”的话,那么,教育领域的腐败污染的则是“水源”。从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到湖南高校职称评委的“开房收钱”,这一北一南两地已经行之有年的做法,反映的绝非只是清华大学和湖南高校的问题,而实则是整个高教系统已经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其不同地方的现象若有差异的话,也只是腐败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这种现象的出现、蔓延和普遍化,除了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外,也与教育主管部门查处不力甚至无为放任有很大的关系。近些年揭露出来的高校丑闻,能够见到明确处理下文的事例,少之又少。即使是这“少之又少”中,也有不少“下文”尽显有责部门的暧昧态度、模糊立场和不清不楚的是非观。这与其说是“处理”,还不如说是纵容。更有甚者,有些声名远播至全国的丑闻主角,不仅没有被丑闻所牵累,反而还借此更上层楼,飞黄腾达。如此结局所形成的导向效应,导致出“开房收钱”这样的现状,真是丝毫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如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在回应“论文博士”问题时所称,“论文博士”不仅清华大学法学院有,其他学院也有;不仅清华大学有,其他大学也有;不仅是现在才有,实际是已经有了二三十年了。类似这样长时间、大面积的腐败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如果不知道,无疑是其失职行为;知道了而不理不睬,放任自流,则是其渎职行为。现在,有关部门已经明确表态,要对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在此,公众可以看看此次的“调查处理”究竟有无下文,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有下文,究竟会有什么样的下文。
从湖南高校职称评委会的主管部门对“开房收钱”事件的“官式回应”中,人们大可不必对“脓包”破裂之处的清创结果抱有过分乐观的期望。媒体就此事的相关报道,已经充分说明至少在湖南高校系统中,“送钱申报”职称和“收钱评定”职称的现象已经是一个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潜规则”。这样你知、我知、他也知的事情,唯独主管这件事的人却不知或佯装不知,那么,由这个不知或佯装不知的人来处理这事,其大致结果怎么样,不问也知。
当然,表现主管部门决心的处理方法也并非没有。对受贿评委,不仅要终身取消其充任评委的资格,还要根据其已经彻底丧失了学术道德的行为,取消其所有学术职称,终止其所有学术活动。对“论文博士”,已花钱取得学位的,一律收回毕业证;对正在读的其成员非富即贵的所谓“论文博士”,则一律解除其学籍,哪来哪去。如此处理,除了会产生匡正风气的震动外,难道还会有什么其他损失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