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靠抵制某国商品就战胜某国的先例,倒是一个言论自由、允许多元化表达充满宽容精神的公民社会,才能有可能向世界输送自己的价值观,走上“大国崛起”之路
贺延光,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中国最知名的摄影记者之一。
抵制家乐福的号召最近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同时,一条呼吁人们整整17天不去该超市买东西的手机短信也在疯狂流传。这是因为网上传言家乐福的大股东路易威登-莫特轩尼诗集团涉嫌资助达赖,加上巴黎奥运圣火传递时发生的事情。就抵制法货(包括日货等外国商品)的事情,我个人并不介入,也并不赞同。事实上,正如藏独分子阻挠奥运火炬传递是用政治干扰体育一样,用抵制法货的方式来回击法国某些媒体与某些人士抹黑中国的行为,也是一种用政治干扰商业活动的做法,不足可取。事实上,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商业利益彼此依存,你抵制他国的商品,他国也会抵制你的商品,彼此损伤,并无赢家。何况,在貌似抵制他国商品背后,其实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家乐福超市绝大多数员工也是中国人,里面售的商品大多是中国货,抵制别人一不小心可能就是砸了自家人的饭碗。
我不赞同抵制法货,但我也不想责骂那些抵制法货的人。普通的公民对于自身的愤怒并没有多少表达与发泄的渠道,他们倡议抵制法货来回应某些法国媒体与法国人士的无耻行径,是用行动来表示一种抗议,表达一种观点与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我赞同抵制法货的张朝阳先生的话:“出现不同的声音是好事, 改革开放30年, 互联网发展十多年了, 当今的中国需要也容许多元化的声音, 这是一个国家成熟与进步的表现。”其实,那些不主张抵制法货的人大可不必过于担心,这一点上,我又同意不赞同抵制法货的袁晓明先生的看法,是否购买某国的商品“这完全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是由价格和质量来决定的。” 袁先生还说:“考虑到华人对日本车的特殊喜爱,我当时就断言,在美国华人社区抵制日货根本不现实。果然,那场抵制‘运动’在美国最后不了了之。”我相信,抵制法货的运动,别看现在如火如荼,结局大抵已经注定,人们抗议过了,表达了观点,向法国某些媒体示威了,该干嘛仍然会去干嘛。
归根结底,是否抵制法货,纯属一种无损于他人的个人事务,是个人言论自己与行动自由体现,也就应当由个人自己自由选择。抵制法货,只是不购买法国商品而已,并没有给他人施加外在的强制力,是用行动表达一种观点,不抵制法货,也是用行动表达另一种观点。如果我们承认在法治社会,我们需要言论自由,有自由的言论才能使得真理才越辩越明;如果我们认同伏尔泰所说:“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们就应当避免随意上纲上线,挥舞道德大棒,将是否抵制法货提升到是否爱国的高度,任意使用“文革”语言来辱骂有不同观点的人。对于任何一种选择,他人都应当尊重,可以讨论,但不能横加指责。
今天,也许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压制“不赞成抵制法货”观点表达的权利。白岩松、贺延光在博客上发表不赞成抵制家乐福的言论,遭致一些网友的谩骂,也就是这种民粹情绪压制自由表达的体现。比如自称正在三亚的网友“泉涌风飘”在白岩松博客上留言说:“你发表过上述言论,还好意思去接那凝聚了13亿中华各族人民爱国情的圣火火炬吗?”这种上纲上线未免太严重了吧,说实话,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靠抵制某国商品就战胜某国的先例,倒是一个言论自由、允许多元化表达充满宽容精神的公民社会,才能有可能向世界输送自己的价值观,走上“大国崛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