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预算哪里让人看不明白支出分类简单: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 今年的公共预算,主要是做的功能分类账本,简单说就是按照钱的功能所做的账本。其实要让人一眼看明白公共预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政府部门购买了什么,在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上需要花钱,行政成本的支出来分类。 “三公”:挪用项目经费? 社会高度关注的“三公”经费,已经公开预算的中央91个部门都没有单独列出。虽然今年两会明确提出要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但是现在在政府公共预算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发现,按照预算分类,“三公”经费应当列在“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款中。 预算里没有“人”:无法具体监督 今年的各部门预算中,增加了部门职能介绍、机构情况等新内容,这是一个进步。但是离公民监督政府预算还有很大的距离,预算公开应该具体到部门有多少员工,统计数字应该有人员状态,这只是最初步的描述。 |
![]() 今年有91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预算,这次公开的进步之处是增加了部门职能介绍、机构情况等新内容,但是预算未单列三公消费。 |
为什么每一个公民都该看明白预算每一个公民都是纳税人政府的每一分钱,绝大部分都源于公民交的税,那是每一个公民挣的血汗钱。显而易见的是,政府自身几乎不会产生财政,所有的财政都是来源于公民、企业的付出。公民交税的目的很简单:让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这些服务是个人和团体很难提供的。纳税人出钱雇佣了一批政府公职人员,自然是希望知道,他的“雇员”要花他出的钱,他自然会心疼自己出的钱。如果这些钱被公民雇佣的政府公职人员不明不白的花了,以常情而论,都会大为不爽、大为不满,到处抱怨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详细】 明白的预算才能监督政府的公共服务 公民需要明白公共预算,实则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共预算与实际支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是控制政府花钱的基础。(当然前提是要控制住预算外支出)二是政府的公共预算如果是清晰的、准确的话,每一个公民可以知道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支出情况。 明白的预算才能最大限度压缩腐败空间 明明白白的预算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压缩政府公职人员的腐败空间。原因在于,清晰、准确的公共预算,为每一个公民提供了政府在政府行政成本、政府采购、政府公职人员接待费、车辆购置、差旅、出国等等费用的明确安排。 |
![]() 中国政法大学的蔡定剑教授生前致力于推动政府公共预算,甚至身体力行,推动上海闵行区的预算改革,树立了政府预算方式的典范。 |
怎样的政府公共预算才有用怎样的公共预算数据可信:人大必须行动起来 >由于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去审查政府的预算,而人大作为代表和代议机构,其主要的职不是听取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审查政府的预算和立法上。 公共预算也应体现责任目标是否实现现在的公共预算只是说明了一共花了多少钱,在哪几个大项目上花了多少钱。这说的直接点,可以不叫公共预算,公共预算应该以结果为为导向来编制,比如说劳动保障部门,以前是给100万,按照预算花完就行了,现在应该变成如果目标是使2000人就业,要培训多少人,要多少钱?如果预算是100万培训费,这100万培训费最后有没有使2000人就业?这样做预算,具体效果就可审核,批准和监督起来都很清楚。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或只完成了一部分,也应该追究责任,说明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瑕疵。【详细】 如何看待三公数据:看人均数据三公消费的数据,对比绝对数字意义不大,因为各个部门职能不同、人数不同。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比较:其一是“三公经费”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比重,也就是看三公经费占部门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应该立法确立一个最高的比例额度;其二是人均“三公经费”的支出额,因各部门人员数量不同,所以可能产生的费用也不同;其三是该部门近年来的支出额度对比,三公经费的增减应该有一个挂钩的标准,比如物价、居民纯收入变化等,否则难以监管。【详细】 结语政府的公共预算要体现三点:让每一个公民看得明白、让每一个公民能够监督政府公职人员对公款的使用、让预算真正能够制约政府公职人员对公款的使用。否则,不过是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而不能够使政府和公民都获益。 |
![]() 对三公消费的奢靡程度,政府和公民都是痛恨不已,如果不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很难收获正面效果,公共预算制度就是一个应该善加使用的制度。 |
责任编辑: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