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仁宝:掌控“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村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由吴仁宝亲自编写的《要看稀奇到华西》和《华西村村歌》每天12小时在中心村区域播放。经过50年风雨考验,华西村民对于吴仁宝,很多人是发自内心的钦佩与依赖。一些略带神话色彩的说法是:老书记不在家,村里就出事;老书记召集开会,从来不下雨;我们外出办事,一提华西,外面人就提老书记的名字,事情马上顺利多了… |
|
|
|
|
50年代听,60年代顶,70年代拼
无可否认,华西的一切,和“总设计师”吴仁宝密不可分。吴仁宝说真正教育他的是实践:“50年代听,60年代顶,70年代拼。”六七十年代,吴仁宝初尝典型之味,在“顶”的年月里悟出“明顶”和“暗顶”之别。“于是一边争当学大寨的典型,一边在暗中办起了小五金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出者胡福明总结道:“因此也赚了不少钱,首先富了起来。”【详细】 |
|
|
抓住开放时机,华西村腾飞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吴仁宝认定将有经济上的开放和起飞,第二天就向无锡市委申请了1000万元贷款,“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6000多元/吨,3个月后就涨到了1.8万多元/吨。”这一年上马的6000多万元以上贷款的线材厂,从上海钢铁二厂得到了一批廉价的设备和原料,这是华西集体工业大发展的标志。 |
|
|
|
成为“全国知名典型”好处多
1999年,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吸收社会成员参股,成为中国第一家村级上市公司。多年前,华西村的宝昌化纤厂以一个村的名义,突破烟草专卖的政策壁垒,申请到华西烟的品牌;2002年,华西村投入15亿元,在河北唐山合作兴建年产120 万顿的“北钢”,得到了原江苏省省长、后任河北省省长季允石的帮助…… |
|
|
外人很难进入吴仁宝的信任系统
外人想进入吴仁宝的信任系统,并不容易。有研究统计指出,“自1995年起,华西村党委班子构成中吴仁宝的子女及家族共11人进入了村领导岗位。”从目前华西村的村党委成员可以看出,41名党委副书记中,以吴仁宝为核心的家族成员占据了二十多人。而华西集团八大公司负责人中,除了杨永昌是外来人员,其余都是吴仁宝的嫡系近亲。 |
|
|
书记一家人都为村庄的富裕做奉献
在乡村熟人社会,人们一向排斥外人,不轻易相信外人,因为外人从来就被当作掠夺资源的侵略者;另一方面在华西村的小环境内,普遍的报恩心态促成了村庄臣民对族长式人物的绝对敬仰和顺从,“书记一家人都为村庄的富裕做奉献”…【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