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文明盛衰论:历史是幻象,未来是赌博?

    什么是大忽悠?未来学家们!赵大叔的那种忽悠把戏,在他们面前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在他们眼里,纵横几百年的历史,可以缩短成十几厘米的时间坐标,承载数十亿人口的地球,可以缩成巴掌大的一块地图,整个人类文明不过是一条波浪线,谁在下一个谷峰,似乎有规律可循。
    现在,他们的眼光对准了一个热门之选:中国。当国内的庸众欢呼国力突飞猛进时,美国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去年出了新书《中国大趋势》,忽悠得中国人眼湿心热;英国的前马克思主义学者马丁·雅克也在今年专门推出了中英文的《当中国统治世界》,煽乎得中国人鸟飞雀跃。
    李普曼很久之前就对这种大忽悠评论道:采取什么尺度,一切取决于实际需要。时间眼光拉长是一个样子,缩短则是另一个样子。基于宏大历史而对未来的预测如此令人兴奋,纵使期间有千百万人死于非命也没什么了不起。


《为何西方统治世界》:西方暴发户该让位给中国老贵族

    这是当代无数解读中国崛起专著中最新一本。书中认为西方统治世界不过就几百年,在上万年文明史上就是一个点,相对几千年的中国霸权,只是一偶然事件。这个偶然就因为欧洲地理位置好而已。未来中国突破这个局限树立霸权,只不过是老贵族从西方暴发户手中夺回正统地位罢了。对此,英国读者嘲讽道:“我岁数比较大,还记得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唱衰亚洲、预测非洲复兴的时候。” 【详细

《大国的兴衰》:经济决定论的失败预言

历史最终证明作者肯尼迪是多么糟糕的预言家。仅仅一年后,柏林墙倒塌了,两年后,苏联解体了。但专门研究、出版、评论各种类型的兴衰的群体却层出不穷。该书认为,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范围内,优势总是属于那些有更强的物质创造能力的国家,它就是兴盛文明。这种单一而大跨度的历史,容易被人记忆、理解和谈论,却像韦伯所说,无助于理解真实的历史,只是学者头脑想像的产物。【详细

《中国大趋势》:视野宏大唬人的会议报告

    这个署名奈斯比特夫妇的盛赞中国崛起的新书,号称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中国,实际上有过之而无不及。该书横跨30年中国“成就史”,提出了中国新社会八大支柱,比如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融入世界等耳熟能详的概念,犹如会议报告。中国非典死的人不如美国车祸死的人多,也被看作中国走向强大的例证。这本书名为大趋势却极力宣扬中国模式的先进性,是没技术含量的赌博式预测书。【详细

 
往期回顾

秦晖:有没有“中国模式”

    奈斯比特1997年在中国出了一本书叫 《亚洲大趋势》,后来有书评题曰:《亚洲是自由主义的典范吗?》。这本书说全世界现在都给福利国家搞坏了,只有中国政府完全不管福利,百姓只能靠自己和家庭的奋斗,因此特别吃苦耐劳,创造了经济奇迹。其实他当年写这本书是专门跑到中国让人给他翻译成中文本出版的,在中国炒成畅销书大赚一笔,却没有先出英文本。那时他发表这些言论还不太有底气。但是最近他又写了本《中国大趋势》以英文在法兰克福书展上高调推出,又把这观点进一步膨胀,这时是信心满满了:中国的确行,在世界上开创了一条冲破福利国家的道路。现在西方经济学的左右派都觉得中国模式的确有吸引力,左派表扬中国低自由,右派表扬中国低福利,出现了一场大合唱。看着他们这样虔诚学习中国,国内有人不免沾沾自喜。 【详细

张鸣:我们是精英我们很弱势

   曾经受人尊敬的文化人、大学教师、公司白领,甚至大学生蜂拥着想挤进去的政府官员阶层,突然之间都感觉自己成了弱势群体。连所谓治人者的党政官员,都有将近一半感觉不满意。大家都受益的过程叫做帕累托改进,那么全都受损该叫什么呢?这样的过程,还能继续下去吗?改革30多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财富的增加,却没有增加人们的幸福感,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自己不幸福,不满意甚至不安全。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走出国门。总的感觉是,人人都不踏实,没有方向。要让人们踏实下来,放下心来,走回头路肯定不行,人们会逃得更快,个别的政策调整,单项的改革,肯定也不行,在临时性氛围中,改革会变味。而原地踏步,不进则退,也不行。人们在呼唤改变,一片的“弱势”叫苦中,呼唤一个大变革的到来。 【详细

杨照:陈水扁终于坐牢了

   几十年的政治生涯,陈水扁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三级贫户出身当到“总统”,这过程还真不可思议。1994年拿下第一次开放民选的台北市长位子。竞选台北市长连任失利,“总统大选”却击败连战和宋楚瑜当选。2004年,“连宋”合体,国民党团结,陈水扁在落选边缘,靠着“两颗子弹”硬是在选举日逆转。被自己的奇迹记录冲昏头了,陈水扁愈来愈无视于政治、社会、道德的种种规范约束,在权力位子上我行我素。他相信自己无所不能,进而也有愈来愈多人相信他无所不能了。陈水扁发监坐牢,整个社会松了一口气。原来,他不是真正无所不能,原来,民主制度看似松散、软弱,毕竟还是有将他收服压在大石头底下的本事的。他愈是摆出一副自信可以和民主制度、法治权力一斗的姿态,就愈加速了自己的失败。民主和法治是台湾人意欲保护的重要资源。 【详细】 

朵渔:这到底是谁的土地

   也正因为房子下面的那块土地并不真正属于他,建在上面的房子也就值一些砖瓦的价值而已。有谁能想到,当村庄遭遇推土机,上千年的历史也可以一夜之间抹去。一个连祖宗都可以随意“搬迁”的民族,是恐怖的;当一个人的脚下连一寸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没有时,他又如何在这土地上“诗意地栖居”?一些从西方回来的朋友讲,在美国任何一座城市,大到纽约、华盛顿,小到费城、纽黑文,到处都可见到建在闹市区的坟地。在闹市区建坟场不符合我们“敬鬼神而远之”的习惯,但也不能随意让祖坟为推土机让路吧?祖坟就像人扎在地下的根,祖坟不在了,根也就没有了。1851年,美国政府要求用15万美元买下印第安人200万英亩的土地。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西雅图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讲,“你怎能买卖天空和土地?这样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是太奇怪了。” 【详细

 
 

    2010年11月24日,北部城市哈尔滨,含致癌物苯的油污顺松花江漂移。苯是导致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疾病的病源之一。

    山西省一座小煤窑内,托举着煤袋的矿工。最近,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主要是因为它对煤炭这种矿物燃料高度依赖。按照单位能源计算,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要比天然气高80%,比石油高20%。这还不包括煤矿释放出来的甲烷和煤层的自然燃烧所释放出的能量。中国69.5%的能源来自煤炭,高于任何一个大国的依赖程度。廉价的煤炭为北京、上海和重庆发电,为钢铁厂提供燃料,为广东的生产线提供动力,并让西方消费者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中国产品。

    2009年12月3日,湖北省武汉市,城市上空笼罩的烟雾。

    2008年9月26日,广东省佛山市某工厂,一位工人拉着一推车瓷砖穿梭于过道中。该镇以陶瓷制造闻名,但该产业因引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而遭到公众指责。 "

图片来源: 搜狐大视野

 《言论的边界》两百年的言论自由保卫战

    美国的言论自由来源于宪法第一修正案那只有十四个英文单词的禁令:“国会不得制订关于以下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 刘易斯将“自由审查公众人物和公共事务的权利”概括为“麦迪逊前提”,认为这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前提。捍卫这项权利贯穿了美国历史。刘易斯引用斯图尔特大法官在1973年著名的《五角大楼泄密案》中的意见书来说明:对政府政策和权力的唯一有效的限制也许来自一个开明的公民团体,来自一个信息完备和有批评精神的公众舆论,只有这些才能保护民主政府的价值。没有一个信息完备和自由的新闻界,就不会有开明的民众。 【详细

《中华帝制的衰落》:抵御盛世的诱惑

    中国近百多年来的屈辱史不过是兴衰更替中一段不甚愉快的插曲,如今是到雄风重振的时候了。于是人们看到,论中国GDP全球过半的,谈科技领先的,说秦皇汉武的,大家都显得意犹未尽,再度热闹起来的中西文明比较,不再是为了找到劣根,而是为了证明优势。《中华帝制的衰落》的作者是声名卓著的近代中国史学家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尽管,这只是一本小书。不过,当盛世的话语笼盖四野,以往被埋葬的意识形态幽灵纷纷从地底爬出来,撩拨人们的神经,要求给它们更满意的解释,读一读魏斐德的“小书”,亦有清心明目的感觉。【详细

《国家记忆》:家国往事 让记忆对抗历史

     历史,对国家、对个人来说,永远是失去的感觉。回顾历史,是回顾过去曾经存在过的感觉,光荣、耻辱、悲怆、激荡,五味杂陈。 《国家记忆》是关于抗日战争期间滇缅战场的影像,既是国家记忆,也是个人记忆;而《巨流河》讲述了家族在大时代中的沉浮与记忆;《前朝梦忆》则是知识分子对前朝的记忆与感伤,而《公民记忆》与《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则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群像。阅读近代史,尤其是戊戌变法以来的历史,其间的复杂多变,着实让人着迷,这也往往是出版的重地,学术界与媒体争论不休,历久弥新的话题。 【阅读

《记忆的毁灭》:战争中毁灭建筑也是犯罪

   从16世纪初西班牙征服者将阿兹特克城市夷为平地,到二战对德累斯顿和东京的地毯式轰炸,以及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事,伊拉克清真寺破碎的外砖,9.11世贸大厦的坍倒。当“图腾”建筑被争端和战事的蹂躏所毁灭时,垂危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本书揭示了一个国家与其景观是多么息息相关,消灭建筑的下意识的袭击中,潜藏着终结一个民族的复杂目标,以及“宿命地缠绕在一起的种族屠杀和文化屠杀的经验”。贝文提议把“文化屠杀”定为须受国际法制裁的罪恶。这样的毁灭不但是粉碎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心,而且是在蓄意根除文化记忆甚至文化的存在。

 

叶渭渠:为中国人打开日本文学的大门

    叶渭渠是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和芥川龙之介等一大批日本文学名家在中国的知音。他所译的《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蟹工船》等早已成为中国译界的名篇,其中的著名词句为读者广泛传诵。他同夫人唐月梅著译编的日本文学作品达200余卷。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访华时也要向叶老致敬。正因为有他的工作,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水准才没有恶化。【详细

 

冒着政治风险翻译川端文学

    叶渭渠在1970年代就翻译了《川端康成传》,后来又翻译了《川端康成小说选》,赶上反精神污染运动,他冒着风险保护《雪国》。从1981年开始,叶渭渠先后翻译出版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国》,《川端康成小说选》。调到中国社科院日本所之后,叶渭渠又继续翻译了川端康成的《千只鹤》、《睡美人》、《名人》、《掌小说全集》、两卷本《川端康成散文》等 ……【详细

 

在争议中介绍三岛由纪夫

     译介三岛由纪夫遇到了更大阻力。“文革”期间,叶渭渠和同事就奉命编辑三岛由纪夫的《忧国》以及《丰饶之海》四部曲,以作为内部参考的批判资料。当时对三岛由纪夫的定性是“军国主义分子”,其作品被指责为“法西斯主义+色情”。1980年代初,叶渭渠开始推荐三岛由纪夫,主编了一套十卷本的三岛由纪夫文学系列。文集准备在1995年出版,但当时,文集的出版一度还是引起了争议。1990年代以来,三岛由纪夫的作品都是一本本小心翼翼地出版 …… 【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