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末世论:悲观P民的狂欢

    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普遍的乐观,反而迷失在技术森林里,在人工智能、高科技牢笼中,人们面对的是对未来的恐惧,文明的前途是黑暗、毁灭吗?从后现代主义的学术理论到反乌托邦的奥威尔三部曲,科幻文学总是以末世论的灰暗为背景。《2012》代表的末世科幻电影大受追捧,到最近《三体》的完成,《一个人到世界尽头》的出版,加上经济危机、灾难和神棍们的搅和,末世论成为各种悲观的P民们的狂欢。  
   末世论尽管还只是科幻,但是却也有存在的意义。描写大灾难和末世的科幻小说是一种思想实验,使人们从一个更长远和更高的角度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脆弱,认识到我们在现实中必须珍惜的东西,也对文明自身的某些负面的行为,如破坏环境,极权主义有了更生动的认识和警惕,对真正的灾难有了一些心理准备。

科幻末世论:对死亡的恐惧和审美

    从什么时间开始,我们才发现文学和电影中处处弥漫着一种塌天似的末日情怀?《世界末日》《后天》《终结者》《我是传奇》……电影评论家严蓬说,所有科幻电影的主题都是恐惧。《三体》《三季一生》和《深谷》都是以文明的末日为背景。但科幻作家韩松认为讨论灭绝,讨论末日,是一种审美的动物的本能。它诱发了人的群体创伤感,也通过场景描绘和拯救祛除这种致命的创伤感。 【详细

金融末世论:经济危机引发的情绪失控

经济危机导致末日论者到处蔓延,反机械主义者、无政府主义人士以及反文明主义运动者们希望崩溃得越快越好;保守派人士以及环境保护者们则视本次经济崩盘为破坏环境而付出的代价;左翼反全球化人士则视其为全球化之殇;感到绝望的还有那些对美国过度扩张批评的学者们;看不到任何利好消息却无处可逃的前金融从业者们。生活乏味无聊,未来不再有吸引力,对文明末日的幻想却激动人心。

神棍末世论:屡屡破灭仍有市场的唬人预言

    从1999年世界末日到2001到2012再到2014,科学神棍们一次又一次地把世界末日的期限推迟,每次世界末日我们都安然渡过了,每次谎言破灭,神棍们总有各种借口,相信世界末日还会一次一次推迟,但上当的人总是有的,不是么?历史上各种末日预言层出不穷,比如奥修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言,就连牛顿晚年也自称将变成“末世圣人”。对未来的恐惧降低判断力,让人感觉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

 
往期回顾

王烁:《三体》比现实更黑暗

    《三体》 一是宇宙社会学的序章与铺垫:《三体》二是宇宙社会学盛大登场:黑暗森林、猜疑链、技术爆炸;《三体》三3揭开宇宙社会学的终极推论。《三体》一是人类视角,《三体》二是星际视角,《三体》三最后部分切换到上帝视角──人类已经不复存在,其终结在宇宙中渺小得不值一提。刘慈欣宇宙社会学与John Mearsheimer进攻性现实主义政治学之间有几乎一一对应的要点:生存是国家的最根本要求──生存是宇宙文明的最根本要求;国家间的无政府状态──宇宙文明之间的无政府状态;每个国家都对其他国家的意图无法完全放心──猜疑链。如果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宇宙社会学更为黑暗。安全不仅仅是零和游戏,还是要么生存要么死亡的更极端的零和游戏。获得安全者生存,失去安全者灭亡,没有中间地带,没有过渡,没有缓冲。 【详细

张闳:标语,国家意志的表征

   捷克作家哈维尔在《无权者的权力》中,讲到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一种情形:瓜果店老板在自己的摊位前拉起一道横幅,上书一条著名的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对此,哈维尔分析认为,瓜果店老板并不关心贴出标语的内容和语义内容,他并非出于任何个人内在的要求而将标语的内容公之于世,他甚至并不在乎一般的任何人是否阅读或理解标语的内容。发布这条标语信息的真正接受者只有一个——他的上司。他在无意识中向其上司表明,自己认同国家意志的最高原则,这也就意味着服从国家意志所规定的现实秩序,因此有权在这里生存下去。瓜果摊子是他的领地,需要一条横幅表明自己对强大的“真理”的认同和归顺。跟“真理”在一起是安全的。红色条幅如同一道辟邪的符咒,用来阻止来自外部的任何威胁。 【详细

吴澧:以诚为资本

   当时浸礼会对受洗者有严格要求。只有那些从小品行端正的人,才有资格加入。不要说赖帐的进不去,就是爱跳舞、爱打牌、经常上馆子的都进不去。进了教派,就相当于拿到了道德合格证,在商场就有了信用。不但本地人信得过,就是出远门,只要亮出教会的受洗证明,人们也会放心借钱给他,赊购更没问题。就算一时银根紧,债主知道,教派为了自身的声誉也会担保他,展延几天没关系。反之,如果某人因为道德问题被教派除名,生意倒闭的日子,通常也不会隔得很远。正是这样的教派,使得负债经营最终成了美国生活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 商业交易需要一种简单的诚实:不卖假货,不付伪币。而在美国内战结束后的经济起飞时期,这一诚实主要是由新教教派保证的——或者说,并不是像国人通常以为的那样,商业诚实仅靠法律强制。 【详细】 

蔡子强:一入侯门深似海

   安德鲁·默顿撰写的《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记述了皇室宣布两人订婚后,温馨甜蜜背后不为人知的凄楚一面。单以穿衣为例。一方面,她要迎合皇室的品味。一次她挑了一件黑色低胸晚礼服,原本以为黑色是万无一失的颜色,怎料查尔斯却不以为然,面露不悦地说,只有参加丧礼的人才穿黑色;另一方面,她要防范那些烦人的记者,保持端庄优雅的形象,例如给裙边加重以防被风吹起。记者们处处设下陷阱,一次她答应停下来摆好姿态让记者拍照,条件是让自己尽快离开。不料摄影师却在她背后打强灯,使她的棉裙显得有些透明,一双美腿展露在全世界人眼前,惹来查尔斯一顿牢骚。她更担心宫廷礼仪。一次她获邀到皇室别墅度假,随意坐在会客室的一把椅子上,却惹来异口同声的喝止:“别坐在那里!”原来那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座椅。戴安娜常常以泪洗面…… 【详细

 
 

  “Somerset Stories”是女摄影师Venetia Dearden在英国南部Somerset郡完成的一个拍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女摄影师敏锐地捕捉到英国农村与现代化都市迥然相异的生活状态,在呈现唯美挽歌般的画面外,亦引发人们更深一层的思考。

  说到英国,你最先想起的会是什么?女王?大笨钟?红色的双层巴士?...人们很容易忘记,英国还是是一个有着古老农业传统的国家,一个拥有反思精神的国家。

  Venetia Dearden在她的画册《Somerset Stories》里向我们呈现的便是英国这两个特殊属性的结合。她将焦点对准这些艰辛而即将消失的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农家,走走停停的游居民...在照片上,这些人就好像在度过夏天的最后一个傍晚,充满触感、坦诚、真实而温暖。

  Dearden将最多的特写留给了孩子们,这些天真无邪,仿佛生活于村落童话中的孩子,而画面的隐喻,却让人不得不担忧,成长的未来,将如何面对外界,如何面对更远一步的现实。"

图片来源: leica中文摄影

 《三体3》: 关于宇宙之始,之终,之真相

   这个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顿、爱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马走马灯似地上场。这是一场跨时空的狂欢,历史、文革、三体构成另一意义上的三体关系,他们之间遥相辉映而又扑朔迷离,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把三体系统的复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还设想了“宇宙社会学”,并立下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阅读

《地铁》:我们到底要往哪儿去?

    韩松在《地铁惊变》中,描述一趟永远开不到尽头的地铁,人类以车厢为单位,向不同的方向变异进化。地铁已成为凝聚当代中国人情感、欲望、价值、命运的一个焦点。它同时也被当作了都市文明的一个符号,如钟汉良的《地下铁》:“伦敦地下铁听古典乐,回到爱你第一夜。北京地下铁听摇滚乐,我又想起你的誓言……”在那些坚硬封闭的地铁车厢中,在幽深黑暗的地底,乘客究竟是一种什么处境?我们到底要往哪儿去? 这本书将更阴暗,更诡异,更深刻,更文学,严重影响你的地铁观。韩松的《地铁》和刘慈欣的《三体》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崛起。

《直觉》:当科学家成为背德者

     当科学家变成背德者,发生在麻省理工的丑闻和灾难。本书 开创生物医学惊悚小说的新格局,直指人性心理与人际关系的复杂幽微之处。知名科学家桑迪和玛莉安共同主持一个实验室,桑迪老谋深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玛莉安则是刚正不阿、才华横溢。研究经费即将告罄,桑迪和玛莉安打算把两年没成果的博士后克里夫扫地出门。但此时,他的实验竟然突飞猛进,众人仿佛绝处逢生,士气大振,然而克里夫的女友却怀疑他有造假之嫌,随之而来的调查引发了一场大风暴,召来了嗜血的媒体、强出风头的参议员,永远改变了实验室每个成员的命运……

《蒂姆·波顿的电影世界》:超现实主义玄学电影

   蒂姆.波顿,忧郁的超现实主义者。这位鬼才渴望着一切古怪而不可预测的东西。童话般梦幻的想像力,惊世骇俗的视觉设计理念,使他征服了全球疯狂影迷的心。他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荒诞玄学电影。从迪斯尼的小小动画师,到全球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作者导演,蒂姆.波顿的神话还在继续。在好莱坞电影类型不断融合,娱乐产业展开全方位跨界商业营销的今天,以蒂姆.波顿为首的一批电影天才:约翰尼.德普、丹尼.埃夫曼、理查德.海因里希斯……聚集在荒诞玄学的大旗下。他们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影世界观。他们,将重新定义电影。 【详细

 

约翰·列侬逝世30年祭:最接近上帝的人

    2010年12月8日,一部名为《约翰·列侬离去的那一天》的纪录片全球同步直播。30年过去,列侬依然像在世时那样受到众多乐迷喜爱。他的音乐、激情和反战精神永远留在人们记忆中。他的任何一个重大举动都成为历史时刻,信仰的改变、身份的改变,从歌手到领袖,从艺术家到偶像,列侬的身份一直在改变,一直在丰富。只要他所能均可做到最出色,万能的列侬是离上帝最近的人。【详细

 

自我主义的披头士歌手

    列侬作为歌手,他对于后世的影响无可计量,他们对于摇滚乐最大的贡献是将这种一度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音乐带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不仅能娱乐大众,而且能改变世界的艺术类型。至于他的个人信仰,“披头士”时期他是彻底的自我主义,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帝,一切靠自己。摇滚乐是列侬与世界情感沟通,也是他传达一套独创的世界观和改变世界的最有效的媒介……【详细

 

和平主义的音乐政治家

     在1969年和平之床的行为艺术之后,他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家、和平主义者,他呐喊出“给和平一个机会”,全球反战浪潮风起云涌,成千上万的嬉皮士和花童们呼喊着:“要做爱不要作战。”虽然“披头士”没能参与到旷世的“伍德斯托克”运动中,但列侬一人就完成一支伟大乐队该有的使命。他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领袖,2005年BBC电台曾向英国民众做过一次调查, 即使仙逝25年后,列侬依然是青年大众中的领袖。尽管他极力躲避“偶像”、“领袖”等头衔…… 【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新用户注册
我们尊重网友发言的权利,请您尊重他人,文明用语。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