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梦境电影:从来都没有远离现实

   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就是梦,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迷失了原始心灵的欢愉梦想,像《哈利波特》《绿野仙踪》《爱丽丝梦游仙境》能使人们暂时忘却了尘世间的枯燥繁冗,心理上得到了童话般的满足慰藉。
    另外还有很多电影则重在以黑色梦魇的方式讲述现实世界的残酷与焦虑。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文明历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压抑人的原始情绪或本能的过程,这种情绪进入人的“潜意识”,以梦境方式呈现,像今敏的《红辣椒》、黑泽明的《梦》、林奇的《穆赫兰道》,通过自然、战争、人生等方式折射出残酷现实中人类精神的迷惑和挫败。
    像《梦鬼街》《梦境》包括《盗梦空间》这种带有恐怖和紧张刺激元素的梦境电影,也是一种紧张锻炼,在心理上做好应对各类危机的准备。国外电影中的梦境

《哈利波特》:魔法时代伴随童年人生成长

    在第一、二部里,哈利只是个勇敢可爱的小男孩,第三部开始他进入了青春期,谈了一次失败的初恋,因为自己的冲动、暴躁和下意识的想逞英雄造成了许多麻烦,到了第五、六部,霍格沃兹魔法学院里的多角恋爱被抱怨太八点档太琼瑶,可如今的哈利波特还谈恋爱了,还肌肤相亲了。他们正青春,这就像每个人的童话历险记,魔法梦境也弥补了童年生活中的缺憾,让生活与影像有了依附。【详细

《盗梦空间》:应对残酷现实的心理训练

你的梦可以被盗走,并被植入另一种梦想,让你在自以为正确的思维的左右下,作出完全超乎意料的现实中的残酷决定。为了回到现实,在每层梦中都要面临残酷恐惧的选择,可怕的是现实和梦境分不清。而《梦境》中角色梦里被杀死则在现实中也死亡。如果说这才是梦的全部,那我们便更愿意停留在残酷却尚可操纵的现实里。这些恐怖的梦境训练,能让人们在心理上做好应对各类危机的准备。【详细

《红辣椒》:充满对极权社会现实的恐惧

   影片中千叶在梦境中分身为红辣椒,时田是个天才科学家却只对食物感兴趣,警察粉川无法正视自己的回忆陷入梦境。而恶魔社长则代表着人性中最具破坏力的贪欲,他想要通过掌控梦境,而统治人类,以个人的极权取代个性的多元化。这些重要角色无一不显露出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心理隐疾。梦境溢出到现实层面,连邮筒、电话亭都喊着统一的口号加入到游行队伍,表达着同质化的可怖。 详细

 
往期回顾

sololau:孩子,这就是社会

    整部“哈7”,是一个刚长大成人的愣头青,面对成人社会时的恐惧和矛盾。首先独眼穆迪的死是告诉我们成人社会很危险,出入江湖要谨慎。无目的地寻找魂器是小家伙们对未来的茫然,关于邓布利多另一面的那本书是说现实可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憨小子罗恩吃醋离队是嫉妒,哈利跟赫敏忘情地跳舞是情欲跟诱惑,卢娜的文人老爸出卖哈利是背叛,伏地魔杀人是暴力。最精彩的是在魔法部领导班子更新换届之后,伏地魔同志的党羽上台,展开的第一项行动就是肃清血统,凡是血统不纯正的一律被拷问打压,这简直就是在说二战嘛。每一个独裁者上台之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摸成份、查血统,凡是对自己有危险的,或者看不顺眼的,统统灭掉。虽然研究历史的大学者们将其归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文言文,但说白了,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详细

梁文道:个别事件=闭嘴!

   为什么官方一祭出“个别事件”这四个字,它就好像反而起到了模糊事实、转移民情的效果呢?每当官方强调一桩恶事是“个别事件”时,他们都不会在这件事的个别细节上着墨太多。如果是食品出了问题,害得消费者生病,他们绝对不会长篇描述那些受害者所经历过的苦痛与折磨;如果有人在抵抗强制拆迁时自焚而死,他们更不会反复强调事发那一刻的惨烈和恐怖。相反地,在把这些事件定性为“个别事件”之后,他们往往就把目光转向更普遍更宏大的话题。“个别事件”在官方那里恰恰是没有个别性的,他们根本不想和大家纠缠在那些使人触目惊心的事件上头;“个别事件”在公关修辞学里的惟一作用,就是抽空真实的个别事件。对于一部小说或者一部电影来说,“个别”意味着更加动人的故事;对于政客而言,“个别”却是抽象和贫血的同义词。 【详细

茅于轼:特权社会人常打人

   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一直是靠特权来维持秩序的。我们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这份遗产,对上是顺从和逢迎,对下是发威和教训。领导开口就是发指示,大家都要学习领导讲话。其实,凭什么能说地位越高掌握的真理越多?地位和真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可是我们都认为领导掌握的真理肯定比一般群众多。甚至连北京人到外地也有点趾高气扬。百姓互相之间也是比高低。常常听到一句吵架的话是“你有什么了不起!”,意思是比谁的地位高,更了不起一点。最近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是“我爸是李刚”,同样是比地位高低的意思。一个入世不久的孩子也非常懂得地位的界限。大家都说中国社会的问题是封建意识太强。所谓的封建意识主要表现在人与人的等级观念。因为有了等级,下级人的自由就比上级人的自由少一些。最下级的人就没了自由。【详细】 

西蒙周:涨声响起来

   最近网上流传一首经改编的歌《涨声响起来》,重填的歌词写尽了草根对生活艰难的感慨。歌中唱到:站在超市的柜台,看看啥都涨起来!我的心中悲伤又无奈。低价东西不在,多少价格已更改,百姓买不起青菜!回想小时的白菜,两毛钱买一大袋,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多少高楼在盖,多少好车在卖,我却要勒紧腰带!涨声响起来,我心更无奈,工资涨不过物价快!涨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今后可能要吃咸菜。生活在这个时代,哪个行业不腐败?我的心中气愤又无奈。雷锋已经不在,社会风气已变坏,公交都提到两块!睁开眼匆匆上班,整天忙着还房贷,快乐悠闲的生活已不在!多少酒店忙碌,多少地摊在摆,贫富差得如此快!涨声响起来,我心更无奈,百姓永翻不过身来。涨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不如回到八十年代。这是种无奈的社会情绪。 【详细

 
 

“The Shadow City”是丹麦摄影师Christian Als历时2年完成的一个拍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摄影师深入肯尼亚最大的贫民窟Kibera地区,记录肯尼亚社会发展中阶级分化所导致的严重贫富差距以及社会最底层的生活状态。

Kibera贫民区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距离仅5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这个面积仅相当于曼哈顿中央公园的区域中,生活着超过100万人,占内罗毕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Kibera面临着恶劣卫生条件、污染、治安、宗教冲突等诸多问题,但是其人口总数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超过一半Kibera贫民区人口年龄在15岁以下,婴儿数量则达到10万,婴儿夭折率则是内罗毕市的四倍。

摄影师希望这个项目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城市不平衡发展中的弊端,并为现状与未来做出改善。

图片来源: leica中文摄影

 《为了报仇看电影》:一起去电影里找寻结果

    这本书通过电影浓缩的人生画面,带我们一起延展到更广泛的人生里,找寻一种自己存在的状态。 此书的书名,则源自书内的一篇文章。文内说:“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向庸常的生活报仇。”身边不断有人感叹生活的乏味与无趣,在每日生活的重复之间,我们需要一些心灵或感官的刺激。于是枪战片、恐怖片等各种重口味的故事扑面而来,调味我们的生活。本书共分为四部分:《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阅读

《森林魔法师》:美国最知名奇幻大师的魔法和爱

   斯斑克人的“沙尘之舞”将可怕的瘟疫带到古塔尔斯,撒播下r毁灭的种子。而奈瓦尔却神奇地恢复了健康,但是却有了可怕的后遗症,灵魔似乎在他体内萌芽,体重每日剧增。体形的变化使奈瓦尔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婚妻抛弃了他。可怕的瘟疫也席卷而来;父亲认为他是厄运的来源,将其逐出家门;他被人陷害,说是奸杀妓女法拉的凶手,成为全镇人的公敌。而每当奈瓦尔心底里涌出一个愿望,魔法就会帮他实现,以一种可怕的方式——嘲笑过他的人捧断了腿;骂过他的人染上了瘟疫;而抛弃他的未婚妻被从死亡中拉回来,只为了向他说句对不起。

《新自由主义简史》:考察这个世界的未来

    1978年,中国经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向自由化的转变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下令限制工会力量并终止国家持续十年之久的滞胀惨状。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通过一系列特殊政策为金融和产业松绑,将美国带上了一条复苏经济的道路。新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建立一个以稳固的个人财产权、自由市场以及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制度框架,能释放个体企业的自由和技能,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人的幸福。那么它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最近这次经济危机还未过去,国家干预就已经令人怀疑,于是,美国《新闻周刊》却喊出:哈耶克归来。 【详细

《抉择时刻》重塑布什?

   随着500页回忆录《抉择时刻》的推出,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让人们有机会了解他担任总统期间14个重大决定的前前后后。而通过这本书,布什希望民众改变对他的看法,重塑自己的政治形象。书中说,他对伊拉克曾不想动武,对伊朗则曾计划攻打其核设施。他大谈其他国家领导人,比如布莱尔最亲密,希拉克好说教,普京骄傲自大又强硬,贝卢斯科尼竟像个小孩似地在电话里哭泣。书中还介绍了他受老布什、切尼的影响。他尽管一度被评为最糟糕总统,但他书中仍坚持自己的信仰,推进自由事业,认为时间推移人们会重新看他。【详细

 

厄文·克什纳:星战最好的导演

   厄文·克什纳1923年生于美国费城,曾学习过音乐和摄影,50多岁时才开始为美国新闻署拍摄纪录片,60-70年代则开始制作电视剧以及电影,其中著名的电影作品包括《脂粉金刚》、007系列中的《巡弋飞弹》、《机械战警2》等等。当然,他最为人知的影片还是《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因为在制作上惹恼了工会,在星战三和前传中遇到困难,但不影响其在影迷心中的地位。【详细

 

追求新的尝试,做到最好

    他最满意自己的《帝国反击战》,对大型科幻片的掌握达到太熟悉的程度,便追求剧本上的完美。他认为电影的特效就像导演的魔术,不应该随便公开。他生前最后想拍的是给儿童看的影片。影片里会有大量的动作和幻想成分,但没什么暴力。影片中将表现某种生活的哲理, 影片会有很多特效。非常可惜,我们已经无法看到这部厄文·克什纳头脑中的影片了,让我们向他最后一次致敬吧……【详细

 

意大利喜剧大师莫尼切利自杀 不堪癌症折磨

     生于1915年的马里奥·莫尼切利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电影事业,一生共拍摄了65部作品,是意大利国宝级编剧兼导演。他执导的影片《曼哈顿的大人物》的上映,令世界影坛都为其幽默所折服,该片也曾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在他的导演生涯中,莫尼切利还凭借1957年的《父与子》等作品三次荣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喜欢用幽默的方式表达悲哀的人生。他一生为观众制造欢笑,最终的结局却充满忧伤…… 【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