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非新闻文章

《抉择时刻》重塑布什?

来源:天津网
2010年12月02日03:19

  随着500页回忆录《抉择时刻》的推出,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让人们有机会了解他担任总统期间14个重大决定的前前后后。而通过这本书,布什希望民众改变对他的看法,重塑自己的政治形象。

  《抉择时刻》看点

  谈伊战:“我不想动用武力”

  “我曾是反对声,我不想动用武力,”布什在谈及伊拉克战争时说,“我曾试图给出一个走外交途径的机会。”然而,当被问及是否因时任副总统迪克·切尼执着动武而最终决定出兵伊拉克时,布什回答:“我才是做出出兵决定的那个家伙……他(切尼)可能说过‘我们出兵吧’,但我(当时)否决了。”

  谈虐囚:“有辱我们的好名声”

  伊战后,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等多处地点曝出美军虐俘丑闻。谈及这一丑闻,布什评价,他的第一反应是“恶心、反胃”。“他们(施虐美军士兵)不仅虐待俘虏,还使美军蒙羞,有辱我们的好名声,”他说。布什没有详述“好名声”一说。

  《抉择时刻》中也有一段谈及“水刑”等非常规审讯手段:“这种审讯方式帮助(我们)挫败了针对美国驻外外交机构、伦敦希思罗机场、卡纳里沃夫地区以及美国多处目标的恐怖袭击阴谋。”

  谈伊朗:曾计划攻打伊核设施

  布什在回忆录中说,为了阻止伊朗的核计划,或者至少达到暂时阻止的目的,“我命令五角大楼研究发动攻击需要采取怎样的必要措施”。他声称,美国永远不会允许伊朗用核武器来威胁世界和平,对伊采取军事行动一直是美国考虑的选项,但不是最后的选项。他曾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讨论过各种可能对伊朗采取的措施。

  谈大国领导人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我在世界舞台上最亲密的伙伴和最好的朋友,”布什如此评价布莱尔,“作为我们的盟友,他从来不曾动摇过。”

  俄罗斯总理普京 “有时候,他骄傲自大,有时候,他又充满了魅力,但更多的时候,他表现得太过强硬了,”布什如此形容普京。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希拉克在布什的书中被描述成一个“喜欢对别国领导人进行说教的人”。“不管大到国家政策,还是小到个人价值观,他似乎总是愿意到处演讲,推销自己的观点。”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 对于桃色新闻不断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布什在回忆录中着墨不多,只提及了一件令人大感意外的事情。在9·11事件后,贝卢斯科尼在给布什打来的电话里“无法停止哭泣,哭得就像个小男孩”。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布什在自己的书中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辜负了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在美国决定出兵伊拉克前,施罗德告诉他:“我会坚定地与你站在一起,即使是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但后来为了国内选举,施罗德的态度又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他开始公开反对伊战……他是最难看清个性的国家领导人之一。” 但这一说法很快遭到施罗德的驳斥。

  新闻链接1

  搭档切尼

  是帮忙管理国家的人

  布什两任总统的搭档副总统切尼给外界的印象是强势人物,很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副总统。布什在《抉择时刻》中详细描述了两人的关系。

  2004年布什曾经考虑在竞选连任时放弃切尼,目的就是驱散外界有关切尼是白宫的实际掌权人这一说法,对此布什感到很厌恶,而甩掉切尼也能表明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领袖。切尼也感到自己过于强势会让总统不安,他2003年年中在一次私人餐会上主动向布什提出这一想法。不过,最后布什并没有放弃切尼,他写道:“对这件事情我想得越多,我就越感觉到切尼应该留下来。我选择他并不是因为他能成为一项政治资产,我选择他是因为他能帮我当好总统,这也的的确确是他所做的。 ”

  不过,切尼也确实有越权的时候,布什在书中称切尼在2002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直言对伊拉克进行核查的前景已经非常暗淡,这样的话不应该出自副总统之口。于是,布什只好委派当时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赖斯去告诉切尼,说话不要越界。另外,2006年的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利之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辞职,对于这样的人事决定,切尼并不支持。

  父亲老布什

  鼓励儿子发动伊战

  对于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很多人认为他实际上是延续父亲老布什的政策,或者说是完成老布什当年未能完成的事情。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在老布什的主导下进行的,但最后并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在书中,布什也讲到父亲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的角色。

  2002年圣诞节的一次家庭聚会上,老布什曾经这样对当总统的儿子说:“儿子,你知道战争是多么残酷的事情,所以你要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的爆发。但如果那个家伙(萨达姆)不遵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解除武装的决议,那你(除了战争之外)也别无选择。”当2003年布什下令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老布什给他送来一个便条,上面写着:“你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你刚刚所做的决定是到目前为止做出的最艰难的决定,但这个决定却充满力量和同情心。 ”

  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让布什的声望大跌。但布什在书中仍称当初的决定正确,不过在获悉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他坦言当时有一种令人作呕的感觉。

  用人观

  看候选人气质和个性

  对于自己的用人观,布什在书中坦言挑选内阁部长主要看候选人的个人气质和个性,他要寻找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以便创造一种忠诚的文化,不是对总统的忠诚,而是对整个国家和他们共同理想的忠诚。

  布什担任总统的最后一次重大考验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这次危机,布什并没有去讨论他担任总统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是危机的根源,如过度放松监管以及过度推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等。他只是表示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危机会爆发,而且如此严重。“我真的不知道这次金融危机是积累了超过十年以后才形成的,我对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关注民众的厨房,也就是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我认为只要有监管和评级机构的存在,任何主要的信贷危机都不会产生。 ”

  期 待

  时间能改变外界评价

  布什回忆录的上市是他卸任后最主要的一次公开活动,之前他很少公开活动以及接受媒体的采访。但为了宣传这本书,布什将接受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的采访,并出席迈阿密书展,此外他还在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宣传自己的新书。布什的这次复出时间点非常巧合,他卸任总统时支持率非常低,一度被称为是美国有史以来表现最糟糕的总统,也正是他的糟糕表现拖累共和党在2008年选举期间大败。如今,共和党刚刚赢得中期选举,人们对他的评价也许会有所改变。

  在回忆录的结尾,布什也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会有所改善。“从现在开始几十年之后,我希望人们把我看成是这样一位总统:他意识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中心挑战;他兑现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安全的承诺;他在追求自己的信仰时没有丝毫的动摇,只是在有必要的时候略有调整;他信任每个人,让他们作出生命中的选择;他也利用美国的影响力在全世界推进自由事业。”

  人们通常认为切尼是布什幕后的实权人物,书中详述两人的关系。

  28岁耶鲁校友

  为布什捉刀

  就像一般名人的回忆录一样,《抉择时刻》并非布什亲笔所写,而是一个28岁的加州小伙儿米榭捉刀代笔。米榭就读耶鲁大学时就是布什的粉丝,还和布什的女儿芭芭拉是同学,他2001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同样出身耶鲁的学长布什是毕业致词嘉宾。

  米榭毕业后透过已成为第一千金的芭芭拉引荐,到白宫当实习生,在当时的白宫幕僚长麾下工作。进白宫时只有21岁的米榭,陪着布什慢跑、抽雪茄及看体育节目,终于获得布什信任,几年内成为布什最喜爱的文胆。

  米榭说,他观察发现布什平常说话时的用词“高尚而直接”。他因此将这种通俗浅白的感觉融入他为布什写的讲稿,让讲稿风格就像布什平常说话的调调,因此大获总统赞赏,26岁就成为布什的副助理兼文胆办公室副主任。

  米榭为了待在布什身边,不惜放弃到耶鲁法学院深造。 布什卸任3天后便致电米榭,希望他可以为自己的回忆录捉刀。他们随后几乎每天早上7点就碰面,一同构思这本书,布什出国米榭也一路陪同,跑遍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如同当年在白宫的岁月。

(责任编辑:王德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