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80后的怀旧:纠结在失落和理想之间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80后开始变的怀旧。当下留给80后的已不再是可以肆意挥霍的青春,而是无比残酷的现实。80后居头的已经步入中年,翘尾的也已经走向社会独立谋生。曾经被叫做“小皇帝”的80后,伴随舆论的羡慕和嫉妒,却经历着社会转型期的种种挑战。正如《老男孩》中,广播里GDP飞速增长,物价和大学生失业也在飞速增长,他们在城市的角落奋斗着,真诚本分却过着最平凡的底层生活。【80后:失梦的一代
    当张艺谋用《山楂树之恋》怀旧他们那一代人的“纯真”爱情时,80后的爱情却是五味杂陈。年少时的朦胧爱情最终在社会的激荡中冲散了,在洋房豪车的刺激下失落了,荒唐迷乱伴随着物质主义成长。80后生活在一个成功至上的时代,正如《什么是好生活》书中所言,你是个Loser你就有罪,人人做着白日梦,却对社会没有信仰,老男孩的大胆尝试也许是对理想的启示。

《老男孩》:面对没有抗争的青春谁都是个贱人

    本来有梦想可以去追求去实现,并且是有实现的可能的。奈何太匆匆,仿佛春天一般的时代,猝然远去。之后,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他们却不再是年轻,逐渐在少壮年纪背负起沉重的生活,千千万万个个体叠加,老牛一样拖动时代前进。黄家驹邓丽君张国荣梅艳芳杰克逊都已逝去,当安于和胖媳妇计较柴米油盐,当某扇大门轰然关上,却又卑微地痛哭流涕地像个贱人。【跟着歌声一起泪牛满面

《80'后》:承载着时代的伤痕负重前行

  80后在父母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创伤之后出生,并且童年旁观过发生在八十年代末的信仰危机,在他们的成长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电影《80'后》以爱情剧为主体,插入了青春时代的诸多背景,比如张国荣,香港回归,SARS和08奥运。偶像逝去,父母人际关系中传统道德崩溃,营造出欣欣向荣的和谐,令他们的切身感受和这个社会脱节,留下唯美的爱情象征希望。【看电影

《一只狗的大学时光》:80后还能孩子多久

  《一只狗》的精神内涵在于用无厘头的公路片场景游走于梦想与现实之间,让剧中角色和观众都逐渐明白如何站在梦想与现实的平衡木上不跌倒,反而能玩出更多花样动作。认清自己,看清现实,执着你的梦想,然后无畏的前进。工作了的80后在怀旧的同时,也需要这样的鼓励,鼓励他们在这个房价居高不下,物价飞涨,物欲横流的浮华世界中继续保持梦想。《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往期回顾

《春天里》:对生命的焦虑

    80后的打工歌手刘刚和44岁的农民工王旭光着膀子在出租屋翻唱歌曲《春天里》,让我们怀念曾经奋斗的年代。 在这个浮躁的物质年代里,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在全球环境恶化瘟疫肆虐的今天,春天在我们的印象里已经化成一种温暖希望的象征和符号,他们存在于影像里,存在于油画中,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但却越离这个星球越来越远。汪峰在《春天里》的创作手记里写道:“就象知道海浪的翻涌能够让我迷失。就象坚信迪伦的歌声可以把我重塑;那十几年前的春天如同我灵魂深处的一根刺,疼痛着我,鞭挞着我,抚慰着我……我知道再也回不去了,我只能羞愧地,卑微地走下去, 满含着留恋追悔 ……感谢有那么一种声音让我可以直面自己这种生命的焦虑感。悲观是为了更好的珍惜,直面让人更勇敢的前行。【视频

《李雷和韩梅梅》:纯真演变

   我只是隐约的记着,那个比我大几岁的姑娘,在远处盈盈的站着,淡雅的笑。她叫韩梅梅。她和李雷,林涛,吉姆,那些属于她的朋友们,生活在我永远不能触碰到的世界里。青涩的时代,我们却从来不敢用最幼稚的语调,对那个ta说出魂牵梦萦的几个字。因为年少,所以懵懂,而因为懵懂,所以羞涩。长大了,我不再没心没肺的玩闹,不再因为看到感动的情节而热泪盈眶,不再跟她和他们定下美妙绚烂的约定,不再牵着父母的手,抬着头眼神炽热。那些属于她的朋友们,在大学之后,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我没有去刻意的感慨时间的流逝,因为我们都在经历这样微小却又壮阔的人世沧桑。我安静的坐在电脑前,想着过去的他们,想着过去的自己。那些曾经的岁月,曾经的真挚的情愫,在现在都化作了那句“好好生活下去”了吧。 【详细

许知远:可疑的特殊论

   倘若启蒙精神是法国最重要成就,它在德国人眼中则变成了另一副模样。科学、进步、理性的观念堕落成机械、物质、冷漠的象征。曾经被视作落后的德国生活,获得了新的意义。它的精神生活是富有宗教精神的、神秘的、纯洁的。他们还幻想出一内在的神圣性,现实的德国越是挫败连连,他们越觉得德国肩负着神圣使命。法国的启蒙精神,从不仅仅是进步与理性,它有伏尔泰,也有卢梭,而德国精神的纯洁,经常不过是另一种蒙昧。他们错过了启蒙精神最重要的遗产之一,它对于分权制的推崇。再没有一个权威可以统领一切。倘若任由这种情绪发展,可能导致令人不安的结果,尤其当它与一种强大的政治体制结合时。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的漫长岁月里,最初自卫性的情绪,转变成咄咄逼人的进攻,它建立了世界新秩序的纳粹德国。 【详细】 

昂山素季:与人民同行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仅在于会学与不会学。而我相信我的同胞们皆是能学会学的。我也不止一次和年轻人们谈论过。你们真的知道所谓命运一词的含义吗?无论你再怎么强调“命运”,也不外乎是你自己行为的使然。如果说有什么值得你为之争取奋斗的话,那就必须为此付出行动。民主的实现不是坐享其成,也不能强迫他人参与,唯有自发自愿的参与到其中来才有可能实现。我想反复强调,请不要认为“政治和自己无关”。这种说法独立以前就有,即使你认为政治与己无关,政治也会主动找上门来,是躲不开的。一切都是政治,并非只有到这里来支持我们才是政治。在家做饭的主妇也在运用政治。因为她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做饭,那就是政治。送孩子上学也是政治,一切都是政治。我们只是在为了自身的进步谋求应得的权利……【详细

 
 

11月6日,波兰西部小镇希维博津,工人正在安装全球最大的耶稣雕像。这个白色雕像高33米,为了纪念耶稣在世33年。如果把顶部高2米的金黄色王冠和16米底部基座计算在内,则整个雕像的高度为51米,就超过里约热内卢著名的世界遗产基督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耶稣像。


当地时间11月12日,沙特阿拉伯麦加,逾万名朝觐者在大清真寺中祷告。沙特阿拉伯最高法院6日宣布,今年穆斯林朝觐活动从公历11月14日开始,持续5天。官方估计,前往沙特朝觐的穆斯林将达200万人。按照伊斯兰教教义,每个穆斯林只要能力允许,一生中至少应前往麦加朝觐一次。


11月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到访引来一批同性恋团体在街头抗议。

11月7日,艺术家艾未未在上海的工作室被有关方面以违章建设为由勒令拆除,一些同情艾未未的民众到现场做最后告别。

图片来源: 搜狐大视野

 塔洛克揭开官僚体制的政治面纱

    塔洛克在《官僚体制的政治》中大胆地抓住了由现代官僚国家提出的棘手问题。他认为,即使身陷行政管理的等级制度之中,人仍然是一个人,“有着个人的动机、脉搏和意愿”。他将马基雅维里和帕金森的论述与自己原创的理性选择方法结合在一起,对当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官僚体制占压倒之势的赞誉进行了全面抨击。他将官僚体制的人和公司人比较,官僚的上下关系是种奴隶关系,下属为了晋级除了讨好,与一般人相比没有其他选择,在不公正的体制内,不讲道德将会更能获得提升。与其枯燥地学术论证,作者宁可让读者通过感受和体验来接受其讲述。

《让人民自由》:缜密讲述民主的历史

    这部文采洋溢的名作可能提供了目前对民主政治最准确、周全、细密的描述。作者约翰.邓恩是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以研究洛克的思想闻名遐迩,也是《民主的历程》的作者。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民主横跨2500年时空,为何主导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想象,成为西方推荐给其他国家的文明之政治内核。他将历史和概念交错,鲜活地呈现出赞成和反对民主的两派意见,特别是在美国和法国大革命的阶段。对各种支持和反对民主的流派分析和反驳一直是西方学者热切争论的话题,比如在《重申启蒙》一书中,美国人布隆纳对启蒙运动的辩护,这些都是缜密思考民主的着手处。

《什么是好生活》:成功模式的暴政

     到底是“好生活”还是“成功的生活”?“不论‘好生活’在过去意味着什么,如今它都必须让位于‘成功的生活’,抑或失败的生活。”由此,生命体面临的主要威胁就是自己的微不足道、平庸,以及倦怠:你是个loser,你竟然不成功,你有罪,要命的是,你也认为自己有罪。社会“成功”的幻影、围绕自我奋斗成功之人的神话和权力的假象所产生的狂想如此之强烈,以至遮住了我们的视线。在盛请我们自由行动和自我实现的名义下,我们的白日梦和当今世界的绩效崇拜,并为之付出如此沉重代价的“成功”理想,难道不是正在迅速形成一种新型暴政?!

《爱情婚姻经济学》:美女存在“美丽滥价”

    作者试图用经济学这把冷冰冰的解剖刀来解析爱情与婚姻,本书收录的几十篇文章,涵盖的就是爱情与婚姻中的主要焦点、热点与难点问题,包括爱情的性质、恋爱的技巧、婚介和媒人的作用、结婚时间选择、家庭暴力、出轨、怨妇、离婚的决策等等,其目的是揭示爱情与婚姻背后的深刻机理,引导婚恋走向理性和幸福。对爱情和婚姻进行经济学研究,最著名的当属 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他的《家庭论》用建模来分析爱情婚姻,拓展了经济学在微观领域的范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对《家庭论》的深奥难懂,这本书则非常白话,不用太费劲就能发现真谛。 【详细

 

劳伦蒂斯:好莱坞的“园丁”

   1954年劳伦蒂斯与意大利名导费里尼合作,制作了意大利新浪潮电影代表作之一的《大路》,并荣获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此后他制作了《太空雌雄》《金刚》(1976年版)《野蛮人科南》《沙丘魔堡》《飞侠哥顿》《汉尼拔》等许多知名影片,并一手捧出了简-方达、施瓦辛格、大卫-科南博格、大卫-林奇、萨姆-雷米等影坛名将。他获得“艾文-萨尔伯格奖”。 【详细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作者佐藤洋子去世

    佐野洋子1938年出生在北京,并自认是北京人。她的逝世是继动画大师今敏与《Alive最终进化的少年》原作河岛正先生去世之后,今年又一位有成就的人离我们而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是她的巅峰之作,书中描写了一只死了100万次又活过来的猫,感动了无数的孩子和成年人,催人泪下。她还有多部作品同样好评如潮,获天皇颁发的紫绶带勋章。晚年心愿是创作关于北京四合院的作品……【详细

 

珀乌内斯库:双面诗人

     他是齐奥塞斯库的御用诗人,充满了谄媚,但他的其他诗作则少有媚态,而多以爱情和死亡为主题,朗朗上口之余,也弥漫着感伤的情调,颇能引起人民群众心底的共鸣,令他广受罗马尼亚人欢迎。他曾是火焰运动的领袖,但又是一个不讲究道德的政客。《九点钟》的评论认为,珀乌内斯库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诗人,也是个醉心于独裁和没有政治道德的人。他的名声是建立在他那些相当肤浅之诗作的普及性之上…… 【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