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当代汉学家视野下的中国社会

   他们往往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甚至有在中国的实际生活经历,他们用他们国家的文化、价值和思维来看待中国社会,关注中国人的命运和幸福。他们用语言的天赋和比较的思维,架起向世界介绍中国和将世界带到中国的“大使”职责。我们又从他们的视野中来了解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从另一个维度感知我们的国史、国策和前途。【“中国通”李侃如:如何治理中国
    他们因为身处体制外,能够更加自由地研究中国和发表看法。比如美国的“中国通”们:费正清笔下对于中国人与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所发的精简、深入、权威之论,史学界一时无出其右者。鲍大可则是研究中国政治与外交的权威,李侃如又是他的徒弟……他们著书立说,深刻影响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也影响了中美关系发展。随着中国崛起,各国汉学家们对中国特色道路如何与世界和谐共处感兴趣,并对中国改革提出建议。 【以著作影响中美关系的“中国通”

李侃如:《治理中国》透视中国改革之路

    《治理中国》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李侃如在中国跑了很多地方,访问了上至政治局委员,下至普通民众多人。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得益于邓小平的政治技巧,但也是继续改革的局限。政府参与经济和企业运作;政府决定信贷土地的供应;地方保护主义。这导致腐败和企业效率底下,中国与美国在对待政府的理念上有根本区别。【详细

魏柳南:中国崛起要适应其他国家的思维方式

  法国汉学家魏柳南著有《中国的威胁?》。他反对只要是外来的东西,只要不是中国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用之说。很多事情是要遵循共同的规则的,中国不应该孤立起来闭门造车,需要去适应其他国家的思维方式。他警告说,别陷入《中国不高兴》的民族主义陷阱,建议中国企业应知道自己的行为和中国形象的关系。“和谐”理念,不仅是个概念翻译问题,而是要把其文化内涵告诉世界。【详细

罗多弼:汉学著作曾经把中国美化到荒唐地步

    瑞典汉学家罗多弼经历过中国“文革”,“红色中国”是他的重心,他认为中国总把好的说成是“本质”,把坏的说成是“现象”。但实际上,我们应该面对具体,而不是笼统地抽象,还应该有真理和谎言的区别。他说“70年代的汉学著作把中国美化到荒唐的地步”,自己1969年还写了中国当时的监狱和劳改制度,题目叫《治病救人》。自认为思想改造挽救灵魂很好,现在则感到不好意思。【详细

 
往期回顾

米德:“五四”影响中国道路

    米德在牛津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和政治。他著有《痛苦的革命》,该书围绕“五四”,讲述中国在推翻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后,走向现代国家道路上经历的一系列痛苦不堪、至今尚难说完成的斗争。米德认为,“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意义不在于事件本身,不在于一群学生走上街头,不在于烧了一个赵家楼,而在于它所孕育的影响了此后整个20世纪中国的社会氛围和政治情绪。“五四”也并非因为1919年5月4日这一天而重要,而是串起了一个时代、一种氛围、一种情绪和一种影响今日中国社会、政治的能量。“五四”的重要性不在于它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在于它问出了:中国怎么办?这一直到今天都困扰着中国人,他们用的语言,他们用的思想,大多数用的还是“五四”的说法。【详细

利玛窦:中国在世界地图中央

   利玛窦为了使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学说相结合,采取“合儒”、“补儒”、“趋儒”,尽量中国化。他花了近十年时间撰写的《天主实义》,徐光启说,竟没有发现天主教与儒学有任何抵触之处。皇帝派人向神父们询问有关欧洲的每一件事情,还给利玛窦提供住处和津贴,皇帝的这种宽容态度,为利玛窦们提供了方便。他编绘的《坤舆万国全图》,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而且让人们知道中国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小块而已,从而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为了不让中国人难以接受,他把中国放在地图中央。他还将《几何原本》译成中文,成为畅销的经典著作。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都是他的朋友和学生,以他们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放眼世界,为文化思想界带来了一股新风。 【详细

刘擎:健美操与“忠字舞”

   有朋友说,当今白领热衷的健美操与“文革”时跳的“忠字舞”如出一辙。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判断,如果偏执于总体概括,可能发现了一些大而无当的普遍真理,却掩盖了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每个人终有一死”,但这不意味着无论怎么生活都是一回事。类似的,“所有的政治实际上都是精英统治”,这或许不错,但什么样的精英、如何成为统治者、如何实施统治,也许才是问题的关键。“全世界的媒体都不是完全独立自由的,都受到各种势力的操纵和控制”,这完全正确,但究竟是“独家控制”还是“多方竞争的软性操纵”,仍然事关重要。“翻墙”和走平路同样是“物理运动”,但动作难度才是要点所在。身处豪宅与蜗居斗室同样都算居住,但我们不相信“关注房价”实际上是观念错误或神经过敏。 【详细】 

许知远:怎么办与说明书

  毕竟还有一个冷漠、残酷的统治机器高高在上,它限制了种种可能性。但误以为推翻了这个机器,就可能带来改变,也太过一厢情愿。我已经听到过很多青年,充满语言快感的指责制度、控诉社会环境,他们的大言炎炎,就像更多的漠然、早衰的面孔,同样令人不安。似乎他们年轻的心,那些该装满少年维特的烦恼、红与黑式的雄心、波德莱尔式的叛逆、梁启超式的少年意气、还有披头士式单纯的心,现在却被一大堆作业、乱七八糟的娱乐节目、还有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闻,给塞满了。他们的生活,既没有宽度,也没有深度,像是一群生活在玻璃板上的蚂蚁,忙忙碌碌,充满了虚假的可能。由于没有内在的丰富和自由,他们要么甘愿放弃,要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往于那个抽象制度的改变……【详细

 
 

年度摄影师(Photographer of the Year):Martin Bandzak,自由摄影师
获奖作品:医院里刚果包扎好伤口的海地女孩,太子港,2010年2月。
这是一张标志性的肖像,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来自于画面的简洁与醒目,不仅记录了无辜受害者的痛苦,亦提醒人们,地震停止并不是灾难的结束,依然有无数需要帮助的人。


日常新闻(General News):Jarmila Kovorikova,自由摄影师
获奖作品:地震后的生活,海地,2010年1月。


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Jiri Zizka
获奖作品:精神病院的人们。

自然与环境(Nature & Environment):Stanislav Krupar
获奖作品:俄罗斯的山林火灾。

图片来源: leica中文摄影

 《希区柯克的电影》:揭开他那些难懂电影的真相

   本书纵览了希区柯克漫长而多产的职业生涯,审视了影响他作品的因素、贯穿他多部影片的主题,还有过去重视不够的希区柯克的“在场”——包括众所周知的出镜和借用角色作为替身,探讨了两个希区柯克之间的关系:一个是严肃的甚至拷问式的艺术家,一个是爱开电影玩笑的魔术师。进而深入分析了希区柯克的关键影片:《讹诈》——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心声疑影》——他的宠儿;《伸冤记》——质问有罪与无辜的本质;《迷魂记》——他最深奥的作品(有争议);《精神病患者》——他最凶残的作品,探讨邪恶的本性;还有《群鸟》——他最后的杰作,也是他误读最多的影片之一。【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去问拉康吧

《日本小史》:一个小国的大国梦

    日本自建国以来,一直有一个清楚而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要建造强大的、受人尊敬的国家——至少要受到中国的尊敬。因此,日本人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能力,能将外来的、新的东西日本化并与自己的传统相融合,尤其是采纳并学习潜在对手或敌人的长处。作者讲述日本从石器时代到世界强权的发展历程,检视日本造就“奇迹”外表下的不同切面,现实与理想的调节、对集体权威的服从、对成功与野心的使命感……这部《日本小史》,从一个西方学者的观点出发,观察和梳理出日本历史进步与反动的两重性格的演化,补充了一个“美丽的日本”和“暧昧的日本”。《日本小史》是继《菊与刀》之后日本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详细

《知识分子与社会》:放弃终极正义回归传统正义

     终极正义追求全面平等,而传统正义意味着所有竞技者遵循相同的游戏规则。作者小时候生活在纽约哈林区,是个贫穷的黑人小孩。他上小学的时候,上课若是写错一个字,老师规定回家必须重写五十遍,所有学生都是如此。这其实并不公平。哈林区的黑人小孩与家住公园大道的富二代相比,接触文字的机会要少很多,他们的错字率肯定要高很多,他们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要多很多,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相应地要减很多。但他反对去秉持终极正义去改造先前不平等,而是要遵守现在的平等规则,因为前者容易推倒重来,把权力赋予少数人,剥夺多数人的自由,他坚持自由是不能被干预的,为此他情愿与文革式左派同归于尽……【详细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吗?

    道金斯声明,《自私的基因》根本目的就是探讨“自私与利他的生物学本质”,解释为什么尽管成功的基因都是自私的,而我们却会看到“有些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生出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利他实际上对自己更有利——利他只是表面现象,隐藏在这些表面现象之下的深层动机实际上是自私,就像表面上看起来太阳环绕地球旋转,实际上是地球在环绕太阳旋转。既然善良和友爱对我们更加有利,那么为什么实际上还存在着那么多邪恶和自私呢?科学是道德中立的,而道德本来就是难以也无须寻找科学原理的。人的仁慈大度很难用自利来解释,人的贪婪、残暴、阴险又何尝能用自利解释清楚? 【详细

 

《政客杰克》导演希肯卢珀去世年仅47岁

    乔治·希肯卢珀曾拍过关于《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的纪录片《黑暗的心灵》(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他的其他作品还有《工厂女孩》(Factory Girl)、《极乐男人帮》(The Man From Elysian Fields)等。《政客杰克》即将上映,很多人看好它角逐本届奥斯卡。丹佛电影节将会进行有关George的纪念活动以表扬他对电影界的贡献。 【详细

 

《阁楼》创始人古奇奥尼 为挑战《花花公子》而生

    缔造了可与《花花公子》匹敌的《阁楼》帝国的古奇奥尼,因癌症逝世。从一个潦倒的流浪画家到身家亿万的色情君主、再沦落为变卖产业的破产者,他的传奇故事比阁楼女郎更具“卖相”。而比花花公子更能挑战禁忌的《阁楼》,命途也随着成人杂志的没落而风雨飘摇。保守的里根政府曾经对成人杂志审查,结果被最高法院以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驳回。但成人杂志逃不过沃尔玛和网络的打压……

 

色情君主其实是个文艺宅男

     在女权主义下,男人也逐渐远离《阁楼》。但据说他却不饮酒、不抽烟、也不吸毒,而且对先后四任妻子都非常忠诚。还有,他是一名标准的文艺宅男。哈佛大学法学教授阿伦·德肖维奇就大声说,“我在那里所见的,都是诗人、哲学家、拳击手,而且,他们全都穿得正儿八经的。”他对高雅艺术有着奇异的狂热:收藏了德加、雷诺瓦、毕卡索、达利、马蒂斯和夏加尔等大师的作品。古奇奥尼也很少开派对,即使开派对也很低调,躲在角落里与人谈论国际政治 …… 【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