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列侬不死

    音乐和政治的关系在我们这个国度并不陌生。从艺术为人民服务到上世纪80年代前,革命歌曲独占大陆,再到思想解放时期,邓丽君靡靡之音、崔健们的摇滚,在音乐领域引发大论战。而摇滚乐永远表达着反叛和愤怒,它尊重一切自发的倾向和本真的价值,抗拒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招降与吸纳,反对一切形成体制的艺术语言与惯习。在《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中,西方的音乐人用音乐制造噪音,用它反思时代、记录历史或者寻求改变社会,深深地与每次的社会运动互动共进,他们拒绝向政治谄媚。【关注大事凝视生活的华语音乐
    从Power to the People的街头对抗,到Give Peace a Chance的卧床运动,列侬已经成为摇滚改变世界的象征,他是和平与希望的化身,是人权与自由的战士,也是当局不喜欢的麻烦制造者。如今的摇滚乐延续着他的足迹,或为公益、或为反战,或仅仅为了去“政治化”……

张铁志:摇滚可以改变世界

    在美国,如果没有当时的民谣,没有摇滚,基本上可以说运动是一个无声的。音乐在当中扮演的是时代的原生态的角色,很多年轻人因为听到这些歌曲,听到列侬的歌曲,听到鲍勃写的歌曲,而有了共同的价值或者认识到正在发生的许多事实,如反战或种族平等。比如说披头士出了一首歌叫做《革命》,对当时的学生运动产生怀疑;而滚石写了一首歌《街头斗士》,鼓吹大家上街去斗争。 【详细

梁文道:音乐有态度,摇滚抗拒体制的招降

    美国人至今还在反战游行中唱着《我们一定会胜利》(We shall overcome),而香港人则会在示威集会里头合唱金佩玮作词的《人民之歌》,可大陆呢?近来有那么多次众人瞩目的罢工事件,但是我不曾在报章的报道与影像的记录里看见工人们唱歌的场面。莫非他们没有歌可唱?莫非没有人为他们写歌?无论如何,一场没有音乐的罢工难道不是一件很叫人遗憾的事吗? 【详细

卡尔加里:列侬的遗产永不褪色

    重温Imagine和Give Peace a Chance这两首后披头士时期的歌曲,一代代人都会受它们打动,相信正义总能战胜邪恶。《Imagine》描绘了一个没有国界、没有私有制、没有暴力和贪婪的乌托邦。想象力也有力量的,也是一种权利,把最先进的观念和想象的价值转变为事实,就是革命性的。子弹可以夺走列侬的生命,但他的声音永远不会消失,他对世界的冲击有增无减。 【详细

 
往期回顾

曼德拉:我的罗本岛岁月

    我们坐在满是尘土的车厢地板上,重新回顾审判的最后时刻。狱警中尉范.威克与我们一起坐在后车厢内。他主动就我们的前途谈了他的看法。“好,”他说,“你们这些家伙不会在监狱里待多久。释放你们的要求太强烈了,一两年你们就可以从监狱里出来,将作为国家的英雄归来。群众将欢迎你们,每个人都想做你们的朋友,女士们会希望嫁给你们。嗨,你们这些家伙真行。”我们听他唠叨着,没作任何评论。但是我承认,他的话让我非常高兴。不幸的是,他的预言过了将近30年才得到证实。来到罗本岛,就像来到了另一个国家。我们感觉与支持者和家人的联系被割断了,而且实实在在被割断了。我们的监狱生活总是遵循一个模式,任何有违这个模式的事情都会使监狱当局感到不安。【详细

黄惊涛:被庆祝的监狱

   我的叔叔古奇先生从绿岛监狱出来的当晚,满天的烟花把光荣镇的夜空照亮,而我们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听故事。“今晚的焰火为谁而燃?”我问坐在我旁边的人。“为绿岛监狱,今天是它建狱两百周年的日子。你没听到所有的囚徒都在狂欢吗?”我没有听到,我只听到脚镣拖地的声音,比平日显得更加响亮。“在整个泛太平洋国家,没有几个监狱比绿岛的历史更为悠久。它的光荣在于囚禁过2000多名声名赫赫的政治犯,他们知道隐藏的东西,其中大多数死在那里。监狱外面靠近海岬的地区是一片墓地,埋葬了数百位终老一生没有释放的囚犯。当然,也有几位出来,现在成为当政者。你们听听,在烟花的深处,他们被狱方邀请,正在发表庆祝感言。庆祝他们自己曾被囚禁,并祝福这个监狱的万古长存。”【详细

许知远:历史的陷阱?

  像此刻的世界很多地区一样,这里的青年人对政治没太多兴趣。像是对于政治运动汹涌的20世纪的逆反,新世纪的青年生活在“去政治化”的氛围中。不是作家、艺术家要扮演政治角色,而是政治人物纷纷让自己富有娱乐价值。普京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个人魅力,而不是政治理念。普京时代与尼古拉斯一世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在同一序列,都曾显得强大一时,国家力量迅速成长。很多人觉得西方的自由和自由主义制度在危险时候没有什么用处,强有力指导一切的专制制度是保持民族伟大的唯一手段。但尼古拉一世的统治方式导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勃列日涅夫的政策使苏联解体。普京十年,刚刚生长的自由市场、言论自由、非政府组织再度被压制,俄罗斯社会必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详细】 

吴澧 :满襟清泪渡黄河

  龚自珍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曾经“北漂”,也吃够了文凭的亏。十九岁首应乡试,仅中了个副榜贡生,专科而已。二十七岁时第四次乡试,方才得中举人,现在叫专升本。又十一年后,考到头昏眼花,才勉强糊弄了个进士出身。博士学位是到手了,但年龄也到线了,龚兄一辈子只是任些闲职小官,很不得志。他人觉得大清朝正在繁荣昌盛的“治世”,龚兄却深感身处“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的衰世。两者关键不同,是衰世没人才。从上到下,从学校到社会,都没有人才。“而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更绝的是,还要偷偷摸摸戮之。“戮之权不告于君,不告于大夫,不宣于司市,君大夫亦不任受”,当官的都说自己没干,不是他的责任。【详细

 
 

 

10月11日,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新作,它是一个巨大的房间,地上铺满逾1亿粒陶瓷葵花籽。


艾未未使用超过150吨的陶瓷葵花籽,铺满美术馆涡轮大厅的1,000平方米地方。

大约1亿粒陶瓷制的向日葵子铺满整个涡轮大厅。


访客获邀在这些由数以千计中国工人制造的陶瓷葵花籽表面行走。


53岁的艾未未是诗人艾青之子,此次受邀为第十一届联合利华艺术委员会展览揭幕。该艺术委员会每年邀请一位艺术家为涡轮大厅设计艺术作品。


馆长瓦格斯塔夫周一形容新作品是美丽的简单构思,掩盖着一层极丰富含义和关联。

图片来源: 搜狐大视野

 艾未未《此时此地》出版

    此书所收文章全部选自艾未未曾经的博客,选取内容是博客文字与艺术、建筑、摄影相关的文章和一部分艾未未对艺术家所做的访谈及为艺术家策划的展览的序言,以及一部分艾未未的被访谈的整理。时间是在2005年底至2008年中。艾未未的设计总是留下余地和可能,认为这叫自由。他不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就像猫的下一步去向,无法预知。经过如此多的斗争、磨难、贫困以及思想上的禁锢,教育的堕落,美学的衰败,做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应相信生命本来的力量。中国设计师应认清“此时此地”,比如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年代,我们经过什么样的年代,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年代。 【详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5部作品引进 致信中国读者

    上海99读书人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已于2008年引进略萨5部经典代表作,《绿房子》《胡利娅姨妈和作家》《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酒吧长谈》《坏女孩的恶作剧》,前3种已经出版,每本印数两万五千册,后两种将于今年底陆续推出。其中《坏女孩的恶作剧》是略萨新作,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写的是一个自幼就把金钱看成是唯一幸福的女孩和一个胸无大志、“只要能移居巴黎、有一份工作”就一切满足的平庸的翻译工作者里卡多苦恋一生的故事。他们见证了伦敦、巴黎、东京或马德里这些大都市动荡和兴盛时代。激情与冷漠、偶然与命运、痛苦与快乐……这是略萨所有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撼人心弦的一部长篇小说。 【详细

 赫塔·米勒中文作品集中面市 被误贴冷战标签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中文简体版文集终于在其获奖一年后姗姗来迟。文集包含了赫塔·米勒的14部作品:长篇小说《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心兽》、《狐狸那时已是猎人》、《呼吸秋千》,中篇小说集《人是世上的大野鸡》,短篇小说集《低地》,散文集《镜中恶魔》、《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国王鞠躬,国王杀人》和诗集《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在随笔集的短篇中,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没有真正展开的情节,甚至连稍加细腻的描写都不复存在, “小说中充满哲思、讽刺与幽默。”米勒从社会的裂缝中审视国家,在审视国家的目光中去审视人的社会存在。国家变成了作家笔下的一个人。 【详细

《个人历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

    《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必读书之一,“普利策传记奖”获奖图书,美国新闻界的“第一夫人”,《华盛顿邮报》前任女总裁唯一一部个人自传。这是一位被迫闯入新闻界的女性如何成就《华盛顿邮报》的报业传奇,一部浓缩了美国新闻史和社会发展史的生动教科书。从接手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报到促使尼克松总统下台的传奇经历,作者的人生包含着太多出乎意料和不可复制的内容。书中描述了婚姻和事业上的挣扎。尤其是对水门事件的讲述,展现了一份报纸在国家领导人的强大压力下,在500万美元压制的威胁下,在无法保证揭开真相,甚至整个报纸面临生死的关头,媒体从业者和经营者如何坚守原则和做出一系列动作和决定。 【搜狐读书

 

亚纳耶夫:与风车作战的人

    根纳季·亚纳耶夫(Gennadi I. Yanayev)一生之名,系于一场流产的政变。1991年8月19日,他与另外七位高级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意欲推翻总统戈尔巴乔夫,重振苏联共产党日渐式微的力量。但军队、克格勃和人民并不支持他,在叶利钦的一呼百应下,政变仅三天即失败,他也被捕入狱,直到被特赦。亚纳耶夫意图恢复前戈尔巴乔夫时代的“极左”路线,完全是对局势的误判。 【详细

 

缺乏对苏联政局的判断力

    苏联体系的颟顸臃肿,苏维埃联邦内各民族间的不平等,以及弊端丛生的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和特权机制,畸形发展和盲目扩充军力导致民众生活水平落后于西方对手,让苏联各族人民对苏联离心离德。戈尔巴乔夫开出了“新思维”的药方,尽管没什么效果,但人们更难接受纳亚耶夫的顽固保守和拙劣的政变表现,他缺乏对苏共和苏联体制之癌的认识。当叶利钦只消告诉人们“我会帮你们让今天永不再来”,即可赢得一片欢呼。亚纳耶夫唯一贡献是揭开了苏联高层政治弊端,并加速了苏联解体……【详细

一个毫无特点的典型公务员

    1990年被戈尔巴乔夫任命为副总统时,亚纳耶夫对大多数苏联公民和海外而言都籍籍无名。在发动政变签署升任总统的文件前,他竟然喝醉了酒。他浸淫在“极左”的小圈子里,缺乏基本的政治视野和政治盟友,更不具备号召力。政变失败后,他不战、不守、不降、不走、不死,躲在学院里靠讲授历史和国际关系度过无聊的人生。他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官僚,依靠强人提拔登上顶峰又摔下来…… 【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