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后人:不爱政治爱慈善想推动人脑研究,不想任政府公职美国罗得岛州众议员帕特里克-肯尼迪下个月将离任众议院,这意味着在长达63年的时间里,肯尼迪家族将首次没有家庭成员在民选机构中任职。作为前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的儿子,帕特里克直言他对于肯尼迪家族淡出政治圈没感到任何的不安,“肯尼迪家族遗留的传统是致力于为公众服务,而为公众服务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政府担任公职。”帕特里克希望卸任后能够像叔叔约翰-肯尼迪当年推动宇航员登月一样,来推动人脑研究。 |
当总裁,为穷人提供免费民用燃料油肯尼迪家族是美国最有权势和声望的政治家族之一,帕特里克的卸任对整个肯尼迪家族来说可谓五味杂陈。近年来,由于肯尼迪家族的年轻一代对政府公职普遍缺乏兴趣,让该家族在美国政坛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弱。
|
当律师或者作家也挺好在肯尼迪家族的第三代里,除了约瑟夫,另外一个在从政路上曾引起关注的是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卡罗琳在伯父爱德华的鼓励下,曾试图替补希拉里成为纽约参议员。不过,在今年1月的媒体采访中,卡罗琳说话结结巴巴,满是口头语。在《纽约每日新闻》30分钟的时间内她说了200多遍“you know”,对《纽约时报》则说了142个。《纽约每日新闻》评论道,“这好比加冕典礼上彩车的轮子突然掉了。”之后卡罗琳以孩子需要为由,放弃了竞选的念头。事后卡罗琳说,“我本身的职业是律师及作家,参加竞选只是不想让伯父失望。” |
政治其实是根独木桥卡罗琳认为,无论是她还是约瑟夫-肯尼迪,一直以来都在专注于慈善,其实延续的也是父辈们服务公众的理想。不管怎样,肯尼迪家族的后人们,的确没人再愿意挤在政治这根独木桥上。或许,爱德华-肯尼迪也早就预知,自己走后,家族的政治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痛感回天无力的他,据说在临终前不住默念肯尼迪家族的一句格言,“希望长存,梦想永不死亡。” 。【详细】 |
通过为公众服务攀登权力高峰移民家族立志献身民权运动1848年,一个贫穷的爱尔兰人帕特里克-肯尼迪移民到波士顿,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制桶工人。112年后,他的后代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19世纪,随着大量的贫穷的爱尔兰人涌入美国,对爱尔兰移民的歧视、羞辱随处可见,在招工广告牌上,有一条很流行的告示叫“No Irish Need Apply”(爱尔兰人不必申请)。这个NINA典故在肯尼迪家族代代相传,在肯尼迪兄弟这一代人中,这个与祖先有关的典故鞭策着他们献身于民权运动。 |
成功商人转型当政客帕特里克-肯尼迪会做生意的儿子帕特里克-约瑟夫让酒馆生意日渐兴隆。之后约瑟夫便开始涉足政治,竞选州议会议员成功后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板的女儿玛丽为妻,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富有远见的帕特里克-约瑟夫把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一从哈佛大学毕业,约瑟夫-肯尼迪在父亲的支持下成为一家银行的董事长,并自称为是全美国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投身政坛。1937年罗斯福任命他出任驻英国大使。这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后裔来说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
为公众服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自从1962年当选联邦参议员以来,爱德华-肯尼迪所关注并大力推动的公共议题包括:投票权、教育、移民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兵役制度、艾滋病、少数族裔、妇女、残疾人、同性恋者、医疗保健等等,他的侄女婿、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缅怀说:特迪(爱德华的昵称)告诉我们,为公众服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肯尼迪家族的先祖们实现了由穷变富的美国梦,肯尼迪家族“黄金一代”的3兄弟则成功地演绎了通过为公众服务来攀登人生新高峰的新美国梦。【详细】 |
最大贡献:推动“美国梦”成为主流每个人都该和联邦参议员一样享有医保爱德华-肯尼迪是一个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走出来的典型自由派政治家,生前推动落实的最后一项法案是《服务美国法案》。由于他在参议院的不懈努力,无数美国人,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族裔,享受到了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处于脑癌治疗过程中的他曾在《新闻周刊》上写道:“你能得到何种医疗保健服务不必看你是贫是富,也不必看你做什么工作,每一个美国人都应当享受和联邦参议员一样的医疗保健服务。促成这些事情,是我毕生的事业。” |
不管父母是谁,都可以做伟大的事情由肯尼迪兄弟们所不懈推动的“美国梦”稳定地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主流,这个美国梦就是:不受歧视地追求个人幸福。受肯尼迪兄弟影响甚深的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把美国梦解释为:不管你在哪里出生,不管你的父母有多少钱,不管你长得什么样,不管你信仰什么,你都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都能去做伟大的事情,和追求你憧憬的幸福。【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