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即British Petroleum的缩写)在墨西哥湾造成的漏油事件,不但给当地渔业、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构成重大打击,而且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奥巴马政府一个月内两次下达石油禁采令,并掌握BP命脉,美国政府沿着严管金融业的思路强力介入石油行业,美国迎来一个管制型政府时代?【详细】【网友评论】
英国石油为漏油事件付出惨重代价 |
英国石油拨备322亿美元为漏油事件买单奥巴马在签署仪式上称,这项改革代表着美国历史上最强有力的消费者金融保护,这些保护性措施将由一家新的消费者保护机构来执行,该机构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照料个人消费者,而不是大型银行、贷款商或投资银行。他说,此次改革将终止对大银行的救助,若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应该倒闭的话,新法例提供了在不危害经济的情况下,当局剥离该机构的能力。今后没有企业会因其“大到不能倒”而得到某种方式的保护,美国将不会有另外一家美国国际集团,这就是改革的意义。【详细】 |
英国石油危机公关失败,态度彻底转变 时至今日,BP在美国政府面前似乎已完全丧失了抵抗甚至争辩的能力,一度高亢的英国国内舆论似乎已陷入“媒体疲劳”而难乎为继,上台不久的卡梅伦政府急于改善美英关系,调门低得让人几乎听不见声音,而BP本身自国会听证会后也变得“百依百顺”,让通报便通报,让掏钱便掏钱,全然没有了起初的冷漠和推脱责任。在美国媒体和民意代表咄咄逼人的听证之下,BP的危机公关面临彻底失败,人们提到它马上就想到这次漏油事件,为了形象不再持续受损,BP已经别无其他选择。【详细】 |
美国政府掌控英国石油生死命脉 而美国各级政府似乎不依不饶,各相关州、市当局层层紧逼,在治污、排污要求上不断加码,倒也罢了,联邦层面则更加令人难堪:当BP因巨额赔偿,流动资金捉襟见肘,而不得不提出变卖股权时,美国司法部立即致函,要求BP在每次重大股权交易前,都要向司法部事先通报;当BP的“控油罩计划”初见效果、开始谈及减压井等“最终解决方案”时,负责直接协调漏油事件日常处理的国民警卫队司令泰德.艾伦海军上将立即发出信函,宣称控油罩是否保持现状,究竟何时可以移走,“是美国政府、而非BP所能决定的”。在美国政府的高压、甚至点名训斥下,BP首席执行官唐熙华(Tony Hayward)可能即将位置不保,被加入董事会不到1年半的美国人罗伯特.达德利所取代。【详细】 |
美国政府迎合民意承揽责任高调介入 |
民意和选举决定处理漏油事件的逻辑许多评论指出,由于加勒比海漏油事件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当今,成为一次重大环境危机、政府公关危机和公共性灾难,影响十分深远,民众群情激奋,加上中期选举当前,奥巴马和民主党民调支持率不容乐观【详细】,因此他们必须把BP当作替罪羊穷追猛打,以转移公众的视线。然而正如一些欧洲舆论所指出的,美国政府如此违背常规的高度介入、大包大揽,弄不好反倒把自己变成BP的替罪羊。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美国在处理BP漏油事件上前松后紧的转变。 |
政府曾担心引火烧身而消极介入 漏油事故是BP的责任事故,由BP出钱出力,一力承担治理,本是顺理成章的,但美国各级政府目前的做法,等于是让BP掏钱,政府干活,这样一来,本应承担治理专责的BP,反倒变成“破财减灾”、在一定程度上置身事外的逍遥派,而拿着BP钱财亲力亲为的美国联邦政府和各级实体,却成为治理的实际责任承担者,一切顺利自然皆大欢喜,一旦过程中出现反复,出力的它们却将取代出钱的BP,成为舆论、公众愤怒的靶标。事实上,关于这一点,美国各级政府部门并非没有见及,如今争先揽责的各级实体,在事件开始之初并没有这么踊跃。 |
民众不满,官员为政治前途主动起来 这种置身事外的态度之所以不到半个月就彻底反转,变为争相揽责,不惜甘冒“倒做替罪羊”的风险,是因为各级政府不得不这样做。 |
美国向管制型政府时代迈进 |
奥巴马政府意图宣示“变革”的形象不仅如此,奥巴马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继奥巴马政府通过医疗改革法案、历史上最严格的金融监管法案之后,又开始对石油行业采取重大措施,本届政府连啃多项骨头,意图攻克美国多年来行业巨头们构筑的堡垒,改变某些行业缺乏监管,漠视公共利益的状态,为政府赢取更大的操作空间。漏油事件,给打着“变革”旗帜上台的奥巴马一次显示领导力的机会,有分析人士称:民主党推崇的大政府、严格监管的时代已到来。【详细】 |
奥巴马扩权,切断石油巨头“生命线”6月15日的奥巴马电视讲话,人们更多关注了其对BP的巨额要价,却相对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奥巴马宣布改组离岸石油管理机制,由权力更大、联邦政府管制色彩更浓的“海洋能源监督管理局”取代原有的“矿产管理服务局”,并委任亲信、前司法部总检察官迈克尔.布朗维奇负责,这不仅仅是针对BP或离岸石油开采的措施,更是试图制约石油巨头们的一根套索。不仅如此,7月12日,奥巴马签发了新版墨西哥湾石油禁采令,而这已是奥巴马政府一个月内第二次推出这一被美国石油协会称为“切断生命线”的强硬措施,奥巴马且暗示,哪怕联邦法院反对,他也要在11月实施这项禁令。【详细】 |
奥巴马严管英国石油,践行管制型政府理念尽管BP原本是一家英国公司,但在国际化改造下,其在加勒比海的业务,实际上很大程度由美国股本所控制,而以德克萨斯为大本营的美国各石油财团,不仅是共和党的传统后盾,更是两位、三届布什政府的最可靠基石,靠反布什起家、一直推动管制型政府改革的奥巴马,显然不会放过乘乱侮亡、对共和党大本营穷追猛打的大好契机。【详细】 |
奥巴马的严管之路能走多远? |
禁采令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个烫手山芋然而各级地方政府却各有各的算盘,对他们而言,污染不治理不行,会直接影响选民和社区的情绪,但任由联邦将石油财团和油气项目全部“拍死”更不行,这意味着大量就业岗位和财源的人间蒸发,届时激发起的民间反弹只会更大,路易斯安那州一位参议员坦言,如果禁采令切实执行,仅该州岗位流失就会超过12万。因此,各地方政府别无选择,只能亦步亦趋地跟进介入,以免治理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联邦手中,从而影响地方利益和自身政治前途。【详细】 |
一味强势介入并不能提高支持率这样做前景如何,美国政府能承担起善后的责任吗?美国政府和BP,谁会成为谁的替罪羊?目前看来一切都很难说。一方面,美国公众支持政府强力介入,希望漏油事件有个尽可能“多快好省”的解决;另一方面,尽管支持奥巴马政府的具体措施,但一如此前医保、金融改革时一样,这种支持并未转化为对奥巴马本人的支持,反而刺激了茶党运动崛起和保守派共和党间的团结,致使他和民主党的支持率仍然缓慢但执着地步步下滑,奥巴马还有信心继续其改革吗?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