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防大学教授朱国林近日透露,某位大力推广转基因食品的副部长曾受聘于美国从事转基因研究的杜邦公司。此话被媒体报道后,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贴出2012年1月杜邦公司网站截图,显示现任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曾任杜邦生物技术顾问委员会成员。(10月31日《北京青年报》)
尽管李家洋以中科院博士的身份出任杜邦公司顾问的做法在当时并不违反规定,也不在清理范围,但显然,李的这段经历与其现在农业部副部长的身份,特别是那些力挺转基因食品,声称“靠转基因技术保口粮安全”的言论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伤及到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的理性讨论。
众所周知,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性讨论,原本应该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科学论题。吊诡的是,在当下中国社会,它却已经远远突破科学的圈子,成为了一场公共事件。在部分媒体、意见领袖、公众等“科学门外汉”一波又一波的攻讦下,原本掌握着科学主导权的各路专家学者反而身处下风、处处被动,甚至于“61名院士上书力挺转基因”的做法都被不少人“解读”为做贼心虚的表现而备受揶揄、批评。难怪,就连绕毅这样的“媒体宠儿”都忍不住批评:“转基因在中国的问题,不是科学内部的争论,而是科学以外有少数人专用政治帽子吓唬官员,用无理取闹和法律纠缠吓唬科学家”。
持平而论,当前公共舆论对于转基因的“一边倒反感”,其中固然存在某些信息误导、民粹炒作的成分,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尽管个别科学家仍在民众中享有较高名望,但科学界的整体声誉已大不如前,以至于一旦在某些问题上,专家观点与民众认知相悖,便会被讥讽为“砖家”。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学术腐败的愈演愈烈,甚至连院士选举这样严肃的事情都处处闪现着权力与利益的魅影;另一方面,一些科学家自以为掌握着“真理”,经常以藐视民意的姿态发表各种傲慢言论,即使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也不知收敛、回避,从而引起舆论反弹。可以说,此次李家洋副部长之所以受到“围观”,问题主要还不是因为他曾经在杜邦公司做过顾问,而在于之后没有适时回避,以致被贴上了“代言人”的标签。
无论转基因食品今后在中国的命运如何,科学界都应以此为戒。须知,一个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公信力,很多时候比政府公信力更需要细心呵护。它不仅关乎科学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反过来还会影响到民众对于科学的信仰,进而牵连社会整体的科学素养。很难想像,一个充斥着“反智主义”、知识分子沦为人尽可骂的“臭老九”的社会,会是一番什么模样,即便民众吃的仍然是被认为安全的非转基因食品,其“人文基因”却已经被不可逆地扭转了。
所以,李部长,请在转基因话题上回避一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