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来袭,为了避开低洼地带,10月7日,不少温州市民把车从车库移到人行道,结果被贴罚单。行政执法部门在台风来临时仍不忘贴罚单,让不少车主无奈发问,“台风天的违停罚单能免吗?”而行政执法部门给出的答复,要让这些车主失望了,将不会因为台风而暂停处罚。“台风天气把车停在人行道上同样很危险,不会因此暂停处罚。”对于部分网友的质疑,鹿城区城管与执法局副局长叶建文表示。(10月8日《温州都市报》)
若严抠政策规定,执法部门依法给台风里的违停车辆贴罚单倒也说不上有什么错。但考虑到近年来屡见不鲜的汽车大批被淹的惨烈现象,这一做法仍然显得有失理性。相较于车辆被淹后的昂贵维修费用,很多车主极可能宁愿选择违停被罚,也不愿看着“水坑”往下开。
当然,温州执法部门的答复也并非全无道理。当大批车辆为躲避“淹亡”而不得不涌向路面,塞满人行道应急道路等路面时,很可能对地面交通特别是抢险救灾造成隐患,其潜在后果不堪设想。各方面服从抢险救灾工作,无疑是大灾大难前的首要原则,但抢险救灾并不会需要所有的道路,区别惩罚未必不是一个可供考虑的举措。
温州“台风罚单”的这一尴尬其实还隐喻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各地政府对危机应对越来越重视,但在制订应急方案时,往往偏重于突出考虑发挥公共部门的职能作用,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条件,创造环境,方便公众自救却考虑不细不全,群众危机自救的政策空间略显呆板。公共部门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当然是职责所需,但自救同样应是危机救助的重要部分,许多时候,公共部门努力创造提高公众自救能力的条件,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还可以更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
倒是觉得,在满足抢险救灾前提下,温州执法部门或许可以考虑尽可能腾出一些路面供社会车辆停泊。与只顾贴条的严肃管理,这样的服务智慧想必更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同时也必成为其公信力提升的重要砝码。 □禾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