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广播网报道,锦州市一家企业负责人申报2012年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时,相关材料需要古塔区安监局审批盖章,但该安监局一位负责公章的副局长拒绝盖章,并要求企业必须先交5万块钱“赞助费”后才能盖章。
“盖章费”屡见不鲜,但开出如此天价的着实并不多见,而其理由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位副局长在电话里愤怒地抱怨:“从2006年开始监管这家企业”,但去企业检查“连根烟都没抽过”,并表示“有法儿治你”。正常的监管,在这位局长眼中成了“治人”的手段,原因只是因为“连根烟都没抽过”。这样的安全生产监督者,不能不使人对当地的安全生产状况充满疑虑,透过这种赤裸裸的“权力变现”,公众看到的是一副权力张狂的面孔。
盖章当然也是有成本的,也难怪不断有人惊叹,“最贵的东西非盖章用的印泥莫属”。印泥显然不足以成为盖章成本的全部,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在某些行使权力者眼中,权力的运行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因此他们理所应当要求得到回报。毫无疑问,这样的行为纯粹是“权力经济”思维使然。
所谓“权力经济”,就是以行政权力为“资源”,以行政审批为主要手段,以权力寻租为显著特征,以谋取非市场利益为目的的一种经济形态。毋庸讳言,“盖章费”不过是“权力经济”的一次具体体现,除此之外,类似的事例其实不胜枚举——乱收费、乱摊派屡禁不止,哪一次不是让人真切地从中看到权力的傲慢,以及对“权力经济”的无限向往?“盖章费”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仅是因为公众想据此得到一种说法,更是因为广泛存在的“权力经济”早已使人不胜其烦。
“权力经济”关乎民众利益,他们理所应当成为最直接和有效的监督者。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枚小小的公章,却有着非同寻常的附加值,自恃大权在握者更是因此而睥睨一切,不仅民众的利益难能放在心上,党纪国法的底线也很容易遭到破坏。如此不受制度约束的权力,岂能不产生寻租的冲动?置身这样的权力运行环境之中,令人瞠目的又何止是一个“盖章费”?
现代社会,权力意味着服务,这也正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今年5月,国务院再次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动员,李克强总理要求,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职能部门理应简政放权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由此不妨先拿饱受诟病的“盖章费”开刀。以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为背景,加盖一枚公章应该意味着对一种公共服务的享有,而不是意味着平添了一段苦不堪言的经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