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管和小贩这对天敌,已经成了“事故多发群体”,隔不多久就会看到新的暴力冲突新闻,不是城管伤小贩,就是小贩伤城管。近期发生的延安城管“踩头”事件、湖南临武县瓜农死亡事件、北京“带女儿摆摊父亲被城管围殴”事件,让这个火热的七月,几乎成了中国城管的“血色七月”。
虽然这些具体个案因何而起、谁先动手还有待调查证实,但发生冲突甚至造成人员死伤,却是确定无疑的。而城管的形象不好,甚至成了凶悍、暴力的代名词,恐怕也是事实。是什么造成了这样局面?是无证摊贩素质太低,还是城管执法不够文明?抑或是城管思维和城管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
实事求是说,城管的工作确实不好做:他们处在整个行政体系的末梢,干的是最琐碎的脏活累活,接触的对象都是底层民众,有时要端掉别人的饭碗,这就必然埋下冲突隐患。调查发现,城管和小贩的肢体冲突,多因查扣物品引发。想想看,一辆三轮车或一套简单工具,是一个小摊贩赖以谋生的主要家当,如果遭遇查扣没收,很少有人会乖乖就范,抗拒和争执几乎是一种本能。北京城管队员李志强被小贩用刀刺死,延安城管对商户“踩头”,直接起因都是城管队员要查扣商贩的车辆和工具。当查扣和反抗在大庭广众之下短兵相接,发生擦枪走火的暴力事件,几乎已不可避免。
为什么非要当街追逐、查扣物品?城管部门说,这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执法手段了。根据执法权限,城管无权查看摊贩的身份和信用信息,不能对违法摊贩开罚单,又要实现街面干净的目标,所以只能驱逐和查扣。当然,很多城管队员没编制,收入没保障,靠罚没物品创收的情况也客观存在。
很多城管队员也反映,查扣的东西很多并不值钱,无法阻止摊贩重操旧业,还会引发激烈对抗,因此他们也不想这样干。问题在于,其他有效的管理手段,权限不在他们手里。比如,给无证摊贩颁发执照,划出一定的经营区域,对个别有章不循者进行处罚,这些都不归他们管。实际上,城管承担了以前工商、城建、交通、质检、环卫等部门最难的基层执法工作,却缺乏相应的法律授权和执法手段。
面对这么多与城管有关的暴力事件,有人提议废除城管,理由是国外就没有专门的城管部门。对此,有人立即反驳,城市不能没有人管理,取消了城管,它的职能谁来承担,难道又要退回“九龙治水”谁都不管的状态?
但是,这个问题也并非无解。既然说到国外,不妨看看人家如何管理城市摊贩。前一段时间,“中国大叔在美国卖小吃赚大钱”的新闻很热,虽然大叔并非如传闻所说赚钱那么容易,但从他在美国摆摊的经历,可以看出人家怎么管理摊贩:美国并没有专门的城管部门,也不禁止在城市摆摊,但需要达到一定条件并获得牌照,在法律允许的区域摆摊。一旦摊贩违法经营,不会有人来查扣物品,但会接到法院传票和罚单。当然,如果摊贩对处罚有意见,也可以通过同业组织或者自己申诉,要求取消或减免罚款。
对照国外经验,首先在理念上,要明确再发达的城市也不可能完全消灭摊贩,可行的办法是划定不同的区域,明确哪些允许经营,哪些绝对禁止摆摊;然后通过登记备案、发放牌照等方式,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城市管理需要更高层面的立法,以明确城管等部门的执法范围和权限。像发放牌照、区域划分、食品安全等问题,即便有了城管,其他部门也不能撒手不管。所有公权部门都有法可依,权力和职责对等,执起法来理直气壮,城管也将告别“世界最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