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寄语;“公家的钱不能动,平安就是最大的福。”这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不求您发财,只求您平安。”这是女儿对父亲的期盼……走进郑州市各级机关,几乎在每个党员干部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都悬挂着一句句这样的亲情寄语。(新华网7月14日)
新闻中说,“廉政亲情寄语”是郑州市纪委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出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形式。说是创新,其实也就是新瓶装旧酒。一些地方给官员配偶上廉政教育课,希望她们争当“廉内助”,郑州市的“廉政亲情寄语”,不过是将“廉内助”的范围从官员配偶扩大到了整个官员家庭。当然,形式上比较新颖,将“亲情寄语”公开悬挂在官员办公室里,不由得让人想起古代衙门里常见的“明镜高悬”。
有网友说“廉政亲情寄语”相当于当地纪委给官员们布置的家庭作业,意思是这么做完全是在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不能说就一无是处,关键是看有没有用。大面积悬挂“廉政亲情寄语”之于防范贪腐会有效果吗?我认为这种做法预设了一个前提,即官员虽有可能贪腐,但官员的家人无一例外都是正人君子,只要他们对官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官员贪腐现象自然减少。但这明显不符合常识——贪欲与生俱来,人人皆有,只是程度深浅有别,在这个问题上,官员和官员家人没有本质的差异。
贪官和家人结成利益共同体,有关部门寄予厚望的不少“廉内助”实际上扮演了“贪内助”,这样的案例俯拾即是。有些官员配偶的贪欲甚至超过了官员本人——因受贿罪获刑9年的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原党委书记马必友,之所以在贪腐道路上愈陷愈深,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有个贪得无厌的妻子,后者不停地怂恿丈夫受贿,并替丈夫收钱。这样的官员家人,相信也是可以写几条“廉政亲情寄语”悬挂在官员办公室的。
所谓贪腐,究其实质是一种被权力放大了的贪欲,并且因权力而兑现。普通人没法贪腐,是因为不掌握权力,因而即便有贪欲,为害也不大。官员执掌公权力,因此就有了贪腐的条件,一旦权力不受制约,官员就有可能铤而走险——这个道理是明摆着的。换言之,腐败与权力运行密切相关,与官员家人是否正直、是否对官员循循善诱关系不大。故此,反腐措施的立足点,只能是从制度上对权力进行约束,比如加大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公开官员的财产信息等。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廉政亲情寄语”仍是一种道德规劝的套路,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但顶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大张旗鼓地搞,让人怀疑郑州市有关部门是想“把权力关进亲情的笼子里”,这明显是不大靠谱的。这些年什么“廉政短信”、“廉政屏保”、“廉政知识竞赛”、“扑克反腐”……你方唱罢我登台,现在又来了一个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廉政亲情寄语”。放着阳关大道不走,偏要在羊肠小道上不遗余力搞一些花样翻新的东西,这真是一件让人困惑的事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