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提要:近年来,从南到北,城市“地陷”频仍,让生命蒙难。“走路死”的调侃中,其实透着无尽的诘问和愤懑——如果我们连一脚踏下去都要经历生死考验,那这个城市里还有什么是安全的?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5月20日,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华茂工业园一处路面塌陷,致5人死亡。对于事故,横岗街道办副主任于致昀认为“肯定是天灾”。一句冰凉凉的“肯定是天灾”脱口而出,本身就是人祸。(详见本报今日A2版)
近年来,从南到北,城市“地陷”频仍,让生命蒙难。“走路死”的调侃中,其实透着无尽的诘问和愤懑——如果我们连一脚踏下去都要经历生死考验,那这个城市里还有什么是安全的?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谁来拯救危机重重的“地下城市”?人们需要一个负责任的答案。
反观各地政府对于地陷事件的原因分析,很多时候不是含糊其辞,就是推给客观因素,横岗街道办副主任于致昀的说法更是一次“颠覆”,让人目瞪口呆。人们能想到有关官员会推卸责任,但万万没想到推卸得如此彻底,如此不着调。“肯定是天灾”的潜台词就是:防止下一场地陷吃人悲剧的发生“只有天知道”,将来出了什么类似问题,你们也别找政府了,直接“问天”好了。
矛盾在于,深圳横岗街道办22日晚已经发布了事故原因:道路坍塌地段多年前为河沟部位,道路地下分布有排水箱涵。由于箱涵为“90年代初兴建,建设标准低,年久老化”,地下箱涵局部破坏造成土体坍塌,被箱涵内水流冲蚀带走,从而在箱涵破裂处上部土层中形成空洞,最终发生突然坍塌,地面形成坍塌坑。
也就是说,此次地陷,并不是地质灾害,也不是老天“加害”。两种声音里,肯定有一种是胡说八道。于致昀最有资格“获选”。原因很简单,“肯定是天灾”没有任何依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周剑云更是直言“不是天灾,是人为事故”,理由是:一方面,当初道路工程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地下排污渠这种特殊条件;另一方面,道路建设完成后,有关部门并没有对该地进行有效的定期安全排查和维护。
明明有人祸却诱人“问天”,是最大的人祸。如果早一点严密监控,及时发出警示,还会发生路人茫然无知地掉入“地洞”的惨剧吗?不自责,反推责,太无耻。
令人心悸的是,“年久老化”的安全隐患点在横岗、在整个深圳、在各个城市到底还有多少个?没人能说得清楚。横岗的“无知”与无为,是更多地方的通病。更令人痛恨的是,当地陷前发出信号时,一些人却麻木不仁。深圳福田区商报路景洲大厦3月发生塌陷事故,一名保安遭埋致死,而地陷前,居民多次投诉地面沉降无人理(2013年3月28日南方日报)。
政府平时负责,事后勇于担责是应有表现。去年8月,哈尔滨20天9次地面塌陷。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表示,如果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就是政府最大的失职。哈尔滨组成七个专项检查组,采取平行推进的方式对该市地下设施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这种坦然认错、亡羊补牢的态度和作为,挽回人心不少。
老百姓是最讲理的,他们分得清好话坏话真话假话。“肯定是天灾”就是不讲理,就是在给政府脸上抹黑。在惨剧面前,一个不能与老百姓患难与共、安抚人心的官员,还有什么资格“说天道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