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成效显著,公开的公款吃喝受到了遏制。但据群众反映,一些驻京办的公款吃喝现象严重,记者来到北京北四环边的某单位驻京办事处,一到现场记者就发现一部有着特殊牌照的黑色奥迪车,服务员称,我们是中石油的,不会有人来检查,我们自己领导都来这吃饭,没事。(4月18日 央视)
一句“中石油没人查”的偶然曝光,伤了监督部门的面子,也冷了民众对公款吃喝监督的热情。其实,熟悉国情的人,大都能明白“中石油没人查”的潜台词,要么中石油没人敢查,要么就是监管部门缺乏作为,使得中石油这等央企大鳄被置于监管盲区之内。
早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不久,部分吃喝腐败现象就已经悄悄转向豪华会所、民宅、机关食堂等非酒店场所,其标准堪比五星级酒店,还有些公务宴请“隐姓埋名”,甚至宴请单位还成了机密,可以说,“舌尖腐败”出现治理盲区。但很显然,时过境迁,公款吃喝依然大玩“潜伏”,可我们的监管仍然没有提高其灵敏度。
这种监管困境的出现,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在外部监督阙如的背景下,权力的内部监督难免沦为形式,甚至在利益互守下成为保护伞。从公款吃喝大玩“潜伏”开始,尽管舆论不断质疑和批评,但是监管部门既没有拉长管束的半径,提升监管灵敏度,也没有实际措施打击蒙混和投机的行为,使大量吃喝处在监管盲区下。
而更重要的是,公款吃喝之所以大玩“潜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治理措施难治本。对于公款吃喝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缺少法律和监督的强力约束,即公共财政预决算审计和监督流于形式,从“三公”公开惜字如金的艰难,以及财政预决算报告如同天书就可看出,更在于外部监督尚显乏力,这使得公款吃喝总能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就此而言,“中石油没人查”撕破了公款吃喝治理的表象,其背后的潜台词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公款吃喝治理应有的路径——加快填补对公款吃喝监督和约束的法律漏洞,让公共财政真正晒在阳光下,接受所有民众的监督;通过完善制度设计,让内部与外部监督形成强大合力,从而让公款吃喝无处遁形,不再存在“没人查”的真空地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