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国五条”细则纷纷落地。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出台了地方细则之外,许多城市的调控目标只有“2013年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增幅不高于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幅”这简单含混的一句,网友调侃细则还不如一条微博长,足可见政府的诚意。对于备受关注的“20%个税”政策,多地“国五条”细则均没有涉及。更有部分城市表示将不出台专门的“国五条”地方细则,只是延续原有的限购政策。
本次“国五条”刚一出台就曾被业内专家称为十年来“史上最温柔”调控,且目前各地落实起来又是如此的温吞和敷衍,其政府部门对于房价的意图和依赖可谓一目了然。通过本轮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制定,相信许多公众都接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各地政府并不是真心实意想降低房价。
的确,政府并没有特别声明要降低房价,政府说得最多的只是“稳定”而已。遍观全国30余城市的“国五条”细则,明确提到“降低”两字的也只有北京市的细则。稳定依然房价调控的主旋律,将调控理解为降低房价只是没房或者少房的公众的一厢情愿罢了。
各地政府不想降低房价的原因有很多,土地财政、GDP发展、政绩、权力等等,这些对于政府来说,都是“刚需”。而房价上涨的危害,有关部门也心知肚明:经济有泡沫,民生受影响,老百姓怨声载道。老百姓是政府的衣食父母,政府自然清楚民生最重要。本来两害相权应取其轻,可是政府却愿意让房价上涨,无非是经济泡沫、民生受损似乎更弹性一些,也更弛缓一些。然而,更弹性、更弛缓的危害,其作用和破坏力要更巨大。自古以来,无论中外的改朝换代或者亡党亡国,从来就不是国库空虚的缘由,而是因为政府不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稳定其实本身没有错,可是目前的高房价,已经超出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也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范围。它造成了生产要素向资本和土地、房产过度集中,而劳动力、科技创新等生产要素的空间被大量挤占,其对于经济长远发展的危害也不言而喻。我们现在维护这样的高房价,就是对这种危害视而不见,听任甚至保护它。这样的政策,客气一点说是温吞无为,不客气一点那就是讳疾忌医和养痈为患。
在市场环境中,人们的预期往往能够主导市场价格的走向。政府提出房价不超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就是释放出其支持房价稳步上涨的信号。这些信号所引发的房地产投资行为和热潮,远远不是几个简单的限购、限价能阻挡的。只要人们有预期,肯琢磨,一定会钻更多的政策漏洞,比如之前的“假离婚”和即将到来的“假结婚”。
政府现有的调控,多是费尽心思控制流量,而对于房产存量,却迟迟不敢下手。没有存量的改变,已然的房产占有不公永远不会改变,而房产多的人,更会挖空心思,在争取有限流量的竞争中无往不胜,近两年诸多“房X”事件就是明证。3月31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表示,应推动土地财政向税收方向过渡。我们期待房产税能有效扭转目前的局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政府无法制止人们的趋利行为,但可以对趋利行为施加影响。明确房价降价决心,让房价回归合理定位,就是最好的宏观调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