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烟花导致的伤情减少了、空气环境有所好转,除夕烟花燃放减少的“好处”,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希望能激励更多人加入到“不放烟花”的队伍。
据《新京报》报道,截至除夕当天,全市共销26万余箱烟花爆竹,比去年的41万箱下降了37%。从除夕零时至24时,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情34起,受伤19人,同比分别下降29%和34%。按照万人火情率和万人伤情率进行统计,今年全市火情、伤情均处于良好等级。因为烟花燃放量减少,除夕PM2.5也没有出现“爆表”。
因为节前连续的雾霾天气,很多市民都表示今年春节会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从除夕的情形看,很多市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相比往年,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伤情减少了、空气环境有所好转,减少烟花燃放的“好处”,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这良好的“开局”,离不开众多市民观念的改变和身体力行。比如,有政府工作人员发微博立“军令状”,不放烟花爆竹;有一位69岁大妈几天提醒了200余户老街坊少放或不放烟花;还有市民组成“劝劝团”,劝导亲朋好友、同事等少放或不放炮。这充分说明,习俗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过一个“不戴口罩的春节”就不只是良好的愿望。
希望除夕伤情的减少、空气质量的“好转”,能激励更多人加入到“不放烟花”的队伍。从除夕的情况看,尽管未“爆表”,但燃放烟花爆竹对PM2.5浓度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当日17时以后,PM2.5实时曲线迅速上升,从100微克-200微克/立方米的水平迅速蹿升至400微克/立方米以上,至23时后达到500微克-600微克/立方米。
这些翔实的数据,再次提醒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不容小觑。烟花爆竹的声响未必和年味儿成正比,却和空气质量、市民的健康安全成反比。烟花爆竹的声音小一点,空气的质量就会高一点,市民的健康就会更有保障。摈弃烟花爆竹,并不是对传统的违逆,而是对现代文明的皈依。连69岁的大妈都能加入“劝劝团”,其他更年轻的市民,有什么理由抱着燃放烟花的所谓习俗不放呢?
节前有关部门发布的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显示,假期七天没有一天适宜燃放。那些除夕没有燃放的市民,在亲友欢聚的场合,不妨进一步扩散“正能量”;而这两天已经过了燃放瘾的市民,接下来几天更该约束自己的冲动,拥抱理性和文明。
马上就是正月初五,民间称之“破五”,因为有“送穷”的说法,历来也是燃放烟花爆竹的一个高峰。但考虑到“不太适宜燃放”的空气现实,希望更多人可以身体力行。只有进一步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才能换来大家更自由顺畅的呼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