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问我:“这些西装笔挺的香港人在忙啥?”
港澳政协委员,的确是两会现场特殊的一群人。最初采访他们的时候,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古龙水的淡香,听到夹杂着英语的港式普通话,我很不习惯。某次,见一年轻委员拿着稿子在念,我走到他背后偷看,只见纸上写着生硬的繁体字(一看就知对中文书写不习惯),每个字上还标了我们看不懂的注音符号!
等到了解增多了,我开始佩服他们。港澳委员多为港澳地区有名望的专业人士,本职工作出色,自然不会有多少闲暇时光。但我遇到的港澳委员不约而同地说:既然当了上海的政协委员,就要为上海做事,每年都要做,要争取做好。
记得有一年,增补了孔令成、林建康、刘炳章、吴志诚、郑祎、袁光铭、黄江天、廖长江八位港澳委员,他们自称“插班生”,一进会场就跃跃欲试的样子。来自地产、酒店、金融、法律、物流、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这些成功人士,常年身为“空中飞人”,第一次参政议政便选择了“上海航空枢纽”这个切入口,第一次递交提案,就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支招。我当时发现,八位委员正好是七男一女,于是写下《新八仙过海——0001号提案诞生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八仙过海,却是共显神通。”
八位委员都是大忙人,那该怎样合作写提案呢?双休日就成了他们的课题日,委员们会聚在其中一位的公司里,开会、喝茶、吃工作餐,需要到上海调研,就打飞的,费用全部自理。每年一个提案,问题分析得透彻,意见建议操作性强,有不少被市政府采纳了。
对时政素不关心的一位友人读了我的报道,惊叫:“我还以为港澳委员都是大老板,当委员是为了有利于做生意呢!”
这次,我听说又有十位港澳委员在联手做提案,一看名单,不乏“八仙”中人。
“我们小组的最大目标是希望上海成为龙头,为中国小康社会早日到来,起带头示范作用。”袁光铭、孔令成、林建康三位委员这样说道。这个小组中,有金融、法律、医疗、交通、地产等涉及方方面面的香港专家,做调研可以得到第一手材料,组员们的资源加起来更颇为可观。
三位港澳委员对我说起即将提交的新提案:看到上海面临住房、教育、医疗、食品安全、贫富悬殊等问题,港澳委员们着急啊,好想把外面的成熟经验与大家分享,推动上海解决民生问题。于是,今年港澳委员小组继续发力。原先的组员廖长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了,他的太太王沛诗便加盟小组成为生力军……为了做好课题调研,十位委员有时在香港碰头,有时乘船去澳门开会、聚餐。除了香港经验,因为吴志诚是澳门人,而林建康的太太是新加坡人,澳门经验、新加坡经验也都被吸纳进来。
终于,当诸位委员齐聚上海两会的时候,提案也就定稿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