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再次肆虐京城。1月29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关于首都大气污染的重要批示,称将“动员全市,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当前严重的大气污染。”旋即,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格”的四项大气污染应急减排措施出台。
本来,严格减排措施的出台是可喜的行为,然而,却有不少网友表示了强烈不满。有人说,难道“中央领导不批示,你们就不动员、不治理了吗?”;还有人问得更直接:“这还要中央批示? 早干嘛去了?”
据北京市气象台的统计,1月1日至29日,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气,而今冬6级严重污染,这已经是第4次发生。虽然政府断断续续在提治理与应对方案,但民众却感受不到改进,甚至直观感觉雾霾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持续时间长。难道真的要等到发生类似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造成过万人死亡的后果,才能让北京市政府真正重视、真正铁腕起来?两千万北京市民的强烈呼吁,都抵不上中央领导的一个“重要批示”?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感到忧心。
固然,要从根本上治理污染是一项需长期努力才能见效的工作,然而面对严重空气污染的发生,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危害之时,政府却不能及时拿出有效有力的应急措施,这就是政府的失职!
回顾过去,北京市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表现落后,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远有2003年“非典”肆虐,近有2012年“7·21”暴雨。10年过去了,城市治理的改进有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期望的增长?难道每次都要“事情闹大了”,领导重视了,相关部门才能雷厉风行?
纵观全国,领导批示已成为官场政治的一个普遍现象,似乎一些具体问题,如果有了上级重要领导的批示,就会解决得快些,处理得好些。如果领导批示真的有用,我们也欢迎上级领导的重视。但是,“批示有用”带来的担忧更多:中国之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领导批示得过来吗?假如有的事情领导没有批示,是不是下级政府就可以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没有领导批示”会成为下级政府效率低下、甚至不作为的原因吗?
现在的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唯上”的政绩观,对民意视而不见,把“让领导满意”作为第一要务,有的地方甚至把“领导批示”作为可炫耀的成绩,隔段时间就拿出来数一下条目。岂不知收到针对问题的“领导批示”越多,越应该惭愧,工作没有主动性,该做的不做,还得上级来批示,有什么可炫耀的?
作为一国之都,连空气污染治理都要等领导批示,而且在出台所谓“最严格”措施之后,还有政府单位拒绝公开停驶公车车号及数量等情况。连一个应对一时的紧急方案都做不好,怎能不令人怀疑政府部门长效治理污染的能力?
归根结底,解决问题不能靠领导批示,人民政府应积极回应人民关切。各级政府必须倾听民意,主动作为,提高效率。也奉劝那些还没有收到中央批示的地方政府,赶快行动起来,拿出切实有效的治污措施,不要再等上级批示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