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其中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严禁超标准接待”。日前,记者暗访甘肃、福建等10余家省级驻京办餐厅,均被告知,至少3日内餐厅的包间和宴会厅都已预订一空。据调查,驻京办餐厅部分公务接待抽真龙喝茅台。 (1月28日《新京报》)
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喝、铺张浪费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不过奢华公务接待并不甘愿就此罢休。正如媒体评论所言,“公款吃喝、奢糜正从明目张胆的马路边的腐败,转入地下,变成秘密的腐败”。继内部餐厅成为公款吃喝新阵地之后,驻京办也成了公务接待者心目中的避风港。
为何节俭之风吹不进“驻京办”?首先,“树大招风”,在知名的五星级酒店搞接待,目标太大,容易引起上级部门、媒体和公众的注意。相比之下,驻京办名气小,不易惹人注目,于是一些单位为了避风头,特意把公务接待、年会宴请改到这里,享受低调的奢华。更重要的是,驻京办直属派出地政府领导,却又是在异地开展工作,无形中形成了“管得着的够不着,够得着的管不着”。这样的管理盲区,恰恰成就了其自以为傲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问题由来已久,革除这一陋习也绝非一日之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势必招致一些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变相抵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驻京办成为奢华公务接待避风港,有关部门必须拿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魄力予以应对。
设立驻京办,旨在“加强与中央部门和北京市的联系,减少出差来京人员,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然而,从前些年河南两地市驻京办被曝耗资66万元购买假茅台酒,到如今驻京办成为公务接待的避风港,这种奢华之风显然背离了初衷。节俭风吹不进“驻京办”,也折射出驻京办管理上的漏洞。当前,亟待改变过去“谁派出、谁监管”的做法,实行派出地和北京市双重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防止奢华接待下的驻京办,沦为新的“蛀京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