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愈演愈烈,这场地区矛盾因其在国际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 Po)学者、亚洲问题专家克洛德·梅耶(Claude Meyer)日前发表了一篇题为《中日不会爆发战争》的文章,以其中立的角度,对中日钓鱼岛之争的前景进行了精练的分析。
梅耶在文中首先确认了当前局势的严峻性。在他看来,中日钓鱼岛之争确实存在失控、乃至不可收拾的可能性。2012年12月13日,中国方面选择在南京大屠杀75周年的日子,派出海监飞机进入钓鱼岛区域上空巡航,日本方面则迅速做出反应,下令8架F15战机紧急拦截,双方互相隔空宣示主权,并对对方警告--这样的态势是二战后第一次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三天后,在日本国会众院选举中,自民党取得胜利,当选首相安倍晋三随即表示,中国要认清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一部分的事实,日本方面在这个问题上会坚持到底。而中国方面也毫无妥协之意,这使得协商解决之路暂时被封死。那么,诉诸武力来解决这场纠纷是否就是唯一的出路呢?撰写过《中国还是日本,谁是亚洲的领导者?》一文的梅耶经过经济、战略和政治三方面的通盘分析后,还是得出了偏于乐观的结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经济因素来看,梅耶认为,军事对抗甚至包括大规模的经济战,对这两个亚洲大国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因为中日两国无论在贸易、投资,还是金融方面,都唇齿相依。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双方经济往来成倍增长,2011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450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商业伙伴,日本也是中国市场最大的供应国。日本在中国的投资存量为800亿美元,几千家日本企业在华入驻,而这些资金和企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日本经济处于低迷期,而中国则面临必须转换发展方式的挑战,两国领导人没有任何理由会冒险进行一场军事对峙,这种对峙引发的经济后果是难于估量的。两相比较,日本受到的打击可能会更大,因为日本出口总量的20%面向中国,而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仅占其总量的8%。但是,中国经济在贸易流崩溃后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日本在华企业的迁出会不断地对各个产业造成严重后果。福岛事件后,日本一些工业组件和成品(尤其是在电子产品和汽车方面)短暂中断供应和出口,就引发了中国和世界工业的连锁反应,这样的局面相信不会有人期待重演。
从军事和战略层面来看,梅耶认为,一旦形成军事冲突,结局会非常难于确定。中国军队在数量上遥遥领先,但日本的海上和空中军事力量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尽管中国在2007到2012年间的军事预算翻番,改善了军用机和战舰电子设备的性能,但差距依然存在。此外,最难于确定的因素是在某个时间点上美国方面的干预。梅耶认为,尽管到目前为止,华盛顿方面始终采取着缓和局势的姿态,没有就争端的本质问题发表过言论,但是一旦出现军事冲突,根据《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内容,美国军队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从政治方面来看,梅耶则判断,两国政府都并没有试图引发军事对抗的打算。尽管双方在言论上均有涉及武力的内容,但两国政府都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后果将是难于控制的。中国派出海监船和海监飞机巡航,旨在对自己领土的保护,这些主要属于象征性的举动,与其说是要慑服日本,更多地是考虑到几个月以来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以此缓和民众舆论。而在日本方面,安倍晋三尽管在选战之际就不断发表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宣言,但他仍然属于务实派,就像2006年时那样,初任首相的他成功地化解了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造成的有碍中日关系的局面。
经过如上分析,梅耶设想了中日争端的结局。如果说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是否中日两国会回到1972年以来"维持现状,让后代人解决争议"的道路上来呢?他认为完全回归这条道路已不可行,因为2012年9月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举动,在中方看来意味着日本中断了之前两国的协议。梅耶认为,或许未来中日双方对"维持现状"的定义会有内含更为丰富的延伸,如从共享渔业资源作为出发点寻求和平共处,而不就涉及主权方面的问题发表单方面的声明。
作为结论,作者再次强调,除非发生重大的意外事件形成了擦枪走火的效果,且两国领导人没有就此达成良好的沟通,才会出现战争的可能;但他又意味深长地提到了法国作家让·吉洛杜在二战前出版的作品《特洛伊之战不会爆发》,来暗示国际局势发展中的一些诡秘因素和依然困绕他本人的一丝隐忧。
【原文信息】
评点文献:Claude Meyer, "La guerre Chine - Japon n'aura pas lieu " www.sciencespo.fr, janvier 2013
原文网址:http://www.sciencespo.fr/ceri/fr/content/la-guerre-chine-japon-n-aura-pas-lieu
中道网 智库观察员 方颂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