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空气质量‘小偷’”——相比于“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这样的无奈与调侃,《新京报》这篇报道的标题,可谓占尽道德制高点。连续数日的雾霾不仅让北京变成了“雾都”,也使得中国多个省市陷入“十面霾伏”。严重的空气污染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危险,对污染原因的探寻也便自然而然地展开。说实话,漫天雾霾之中“反求诸己”,思考一下污染的个人因素,倒也的确是个好机会。
报道引用了北京市环保局前新闻发言人杜少中的微博:都跟数据较劲,不管如何减排。就象病人高烧,只管看表换表不管退烧;看见小偷只喊包丢了不管抓贼。更有趣的是:小偷也跟着喊,比别人喊得还起劲,警察小偷扭在一起时众人帮着小偷。都咋啦?
这里的“小偷”,不是指某一个排污企业。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排放悬浮颗粒,“不能喊着‘你们应该减排’,而是‘我们应该减排’”。杜少中的话虽然糙了点,理却不怎么糙。“小偷”这个词当然有些刺激人,但作为比喻来看,大体也讲得通,我们每个人的不环保行为,都对污染产生着微妙的影响;“公地悲剧”也确实有意无意地成为个人不环保的借口。就此,环保从自我做起,不是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抓“小偷”呢?有人重提北京应征收拥堵费;有的媒体则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办法:空气严重污染时,可否单双号限行。
拥堵费和单双号限行在北京都算是敏感的话题。前些时候曾传言北京要实行单双号限行,立刻引发了巨大的反对声音。不过,如果这几天在雾霾之中再讨论这个话题,估计同意的声音要远远超过反对的。原因很简单,屁股决定脑袋。
彼时反对单双号限行,是因该措施不仅影响开车人的利益,也影响努力成为有车人的利益;而此时很可能会赞同之前所反对的措施,概因雾霾的威胁不仅压倒了利益计算,更让开车之人处于巨大的道德劣势。潘石屹就承认:开车让我产生内疚感。
此次在对雾霾成因的反思中,有一个特点就是道德反思,就像那条被称为“中国好声音”的微博:你是否一边乱扔垃圾,一边抱怨污浊环境;一边闯红灯,一边对追尾痛心疾首……就像今天严重污染的空气,我们每个人呼吸着它,许多人也在制造着它。要想明天中国更好,不妨从今天自己开始。
我们自然要为环保尽一己之力,也当然可以痛心疾首于说一套做一套的劣根性,但涉及政策措施这类问题的争议,还是不要以道德压人。说到底,在污染这个问题上,没有人具备什么高人一等的道德。所谓“公地悲剧”本质出乎人的天性,它关涉道德,在一定程度上道德也确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最终之道,还是要依靠社会治理的规则。
经过此次“十面霾伏”,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自我反思肯定要提高一些,相关环保政策措施,估计也会加快出台。人是善于遗忘的动物,正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此而言对人虽然有些大不敬,但现实恰恰说明,怒斥人人都是环境质量小偷,并不能成就“天下无贼”,极端点说,这种说法与“看见小偷只喊包丢了不管抓贼”也没什么本质区别。切实的办法,依然是充分尊重吸纳公众的意见,通过公平的利益博弈而不是道德压力,形成环保共识,取得公众支持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可操作措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