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说,虽然政府部门有责无旁贷的责任,但政府部门并非唯一的肇事者,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PM2.5“爆表”的肇事者。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微观生活领域,也需要发挥一些“微能量”:少开车,多乘公共交通;少吸烟;少用电用水,养成节能低碳的生活习惯。
新年第2个周末,中东部都陷入严重雾霾。与此同时,全国出现了大范围、极其严重的污染过程。1月12日晚,污染已扩散至沿海地区。东三省,新疆,华北平原,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以及河南、安徽、湖北等中部省份,均呈现出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新京报》1月13日)
连续的雾霾天气,让这个周末变得异常乏味。虽然有阳光,但天空不是蓝色,云朵也不是白色,空气里有异样的味道,即便温度有“回暖”的迹象,选择出门的家庭也是少数。记得去年刚刚入冬之时,也发生了一次笼罩范围特别大、持续时间非常长的雾霾天气,当时,大家都拎清了一个问题——雾是什么,霾是什么。看来,每年都要经历一次或几次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大的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国人的“家常便饭”。
可以预期,国人正在由见面爱问“吃了吗”变成“问天气”。这样的桥段,似乎让人穿越到了几个世纪之前的伦敦:出门见面就谈天气,天气成为公众最关心的话题。可见,天气不仅影响心情,还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除此之外,对于处于雾霾之中的国人而讲,除了要弄清“雾霾有何危害”这样一个事关公众健康的问题外,还要追问,这样的雾霾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该如何去治理当下“积重难返”的空气污染?
PM2.5“爆表”,首先是有政府的责任。包括,过去几十年以来,政府部门不与国际上通用空气环保标准“接轨”,一直用PM10来自欺欺人,更不及时公开城市污染尤其是PM10或PM2.5的相关信息,即便公布了,也不更新,有一些数据也不够真实……除此之外,城市过大,人口过多,供暖、尾气过于集中,而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形同虚设,权力寻租,盲目追求GDP,对一些未脱硫脱硝的重污染企业只罚不关,甚至进行保护。对于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有所担当。
但是,客观的说,虽然政府部门有责无旁贷的责任,但政府部门并非唯一的肇事者,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PM2.5“爆表”的肇事者。比如,对于北方的大部分家庭而言,都住在了有暖气房子里,但几乎没有人能知晓热电厂的污染有多严重;我们每个家庭都要买车,而且,很多家庭都在追求车的大排量、大功率,可汽车从来都是扬长而去,留下多少尾气,则从来不去关心;再比如,我们要看电视、上网、要开空调,这都需要用电,但从来不计较“火电”背后能够烧多少煤炭,排出多少污染空气。
现代社会是一个无处无时不在消耗能源的所谓文明社会。虽然“低碳”、“绿色”等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响亮。可是,口号是口号,行动是行动,生活仍然要继续,暖气仍然要供给,汽车仍然要继续上路,政府仍然要追逐GDP,一些污染企业还要养活自己的工人……所有的问题,都并非摆在政府面前就能解决的了。有些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肇事者,而且,还是不想承认的肇事者。
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政府部门做的有许多,比如及时准确地公布PM2.5数值,大力发展环保节能产业,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让空气有自由交换的通透空间,等等。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微观生活领域,也需要发挥一些“微能量”:少开车,多乘公共交通;少吸烟;少用电用水,养成节能低碳的生活习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