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最严交规下尤需正视“被违章”焦虑
原标题 [“最严交规”下尤需正视“被违章”焦虑]
新年伊始,修订版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如期施行。因其加大违反交通信号灯、超速行驶、故意遮挡车牌、开车打手机等方方面面违法行为的扣分和罚款力度,而被称之为“史上最严交规”,也成为新年公众话题的大热门。
毫无疑问,新版交规彰显严惩交通驾驶陋习、遏制交通事故高发的决心,更彰显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尊重。近年来,全国每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6万人,是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足以警示实施“最严交规”何等必要,甚至可以说再严厉也不为过。
然而,任何规则之威力既来自于严厉,也唯其执行规范、合理而更具效力,赢得认同。有网调显示超过七成网友赞同“最严交规”,可谓叫好声一片。然而,与其他领域的严厉惩罚措施一样,新版交规施行仍难免有让人忧心之处。“新规很好,但细节需要完善”之见尤具代表性。
公众所以有如此之见,并非空穴来风或者杞人忧天。一些城市快速路的限速布满“陷阱”就是其一。像广州华快、新光等快速路和内环路限速过低且变化频繁,由此易造成驾驶通行效率慢和来不及反应而“被违章”挨罚,已遭众多网友吐槽。如何科学、合理设置限速标准及其变速以减少驾驶人陷入“被违章”的陷阱,急需相关部门探讨解决。否则,就难以回避“限速为创收”等公众质疑。
其次,新规严厉无情的威慑之下,驾驶人自然诚惶诚恐提防误触违章红线,而交通灯设置是否合理和电子眼是否存在“带病”拍摄,必须事先认真检讨。去年7月,广东省审计厅披露一份“问题电子眼”数据显示,有4市7套(台)电子眼设备超期未送检,部分地区电子眼故障率高。质监部门的数据则证实,全省近万套“电子眼”送检率不及3%,电子眼大户广州市仅4台送检,东莞、深圳等市为零。由此不免让人忧虑:这是否冰山一角?其中有多少违章罚单是“坑爹”?倘若不消除电子眼“瞎拍”之病,势必误伤无辜。
尚需指出的是,新交规对普通车辆违章执罚相信不会有难度,但仍然面临某些社会现实的挑战。诸如:对“有头有面”的人、政府部门公车,特别是特种车肆无忌惮违章的处罚,能否一视同仁、不会手软?能否杜绝依仗权势、疏通关系或花钱消除违章记录等现象?司机出事要倒查考试发证民警是否查得下去?这些问题能否解决显然仍有待检验。
正如“醉驾入刑”之后还有人铤而走险,从查出的案件来看,除了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之外,不少醉驾者就是自认为“有头有面”或“有钱可以摆平一切”而有恃无恐。因而,“最严交规”能否产生巨大的威慑力,关键还在于执行力度。如果回避不了“刑不上大夫”或者被“金钱万能”所左右,损伤的就不仅是法规的严肃性,且践踏社会公平正义,致执法部门丧失公信力,其害至深。
概而言之,任何规定固有其刚性,执行效果好坏还在于人。客观讲,正常状态下,驾驶人故意违章毕竟是少数。所以,新交规施行,除了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使驾驶人遵章守法有先决条件之外,执法部门坚决捍卫法规不打折扣的尊严同样是不二的选择。最终,使“最严交规”推动更多人文明驾驶、最大限度减少车轮下的悲剧成为可期。 (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