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每一次地质的灾害,都不会是突如其来,都因循着它发生的必然轨迹。
10月4日上午,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龙海乡镇河村油房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9人被埋,截至当日20时,已有9名学生遇难。据悉,此次滑坡塌方量达1万立方米以上,并阻断小河形成堰塞湖;油房小学教学楼全部被掩埋,据初查18名学生被埋在垮塌的教学楼内;学校附近2户农户房舍被掩埋,其中1户农户一家三口全部逃离,另1户1人被掩埋。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紧急组织救援。
有人质疑,“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学生怎么还在上课?”彝良县教育局局长解释称,“9·7”抗震抢险期间学校全部停课,9月25日学校陆续复课,停课时间长达20多天,为不耽误学习,放假期间学生继续上课。教育局的考虑与安排,自有其理,如果按规定放了假,那么至少不会出现18名学生倾覆于山体滑坡之下这一幕。但话虽如此,这种想法终归是一种侥幸。我们更需要追问的是,山体何以滑坡,学校何以建在险境之上?
关于此次山体滑坡事故,目前没有更详实的调查来表明它与“9·7”地震之间有什么因果,是否是震灾的次生灾害,当然也没有说法表明学校处于一种怎样的地质环境之中。仅从公开的气象资料来看,彝良县自地震发生直至“10·4”山体滑坡事故,近一个月时间一直持续有雨,几乎没有一个晴好天气。雨水导致山体滑坡事故,或许是一种解释。但尽管这样,我们仍不放弃的一个追问是,为何事先就没有充分评估到地震必然带来的山体松动,以及雨水长期浸润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这片土地在地震之前,已是“一个极易发生高强度地质灾害的地区”。
每一次地质的灾害,都不会是突如其来,都因循着它发生的必然轨迹,从一次风吹草动,逐渐演变成为一次惊天动地的悲情。它可能是历史的欠账,亦可能是我们今日的盲视与不作为。早在2010年6月,国土资源部确切地表示,“全国10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都有发生灾害的可能”,“每年发生的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圈定的地质灾害点以外,由于不少灾害点多分布于偏远农村和山区,灾害监测、预警和人员转移的工作难度很大。”如果说灾难,这灾难其实早已历久弥远。
发生山体滑坡事故的彝良县龙海乡镇河村油房村民小组,是否在那10万之一以内?地震带来的大地的战栗已经结束,是否意味着灾难同样离我们而去?或许我们仍没有办法去预测下一起灾害,但可否在下一起灾害来临之前,让我们远离那每一处布满着风险与隐患的现实环境。这包括,对于地质安全的勘查能否更加细致全面,对于地质风险的提示以及对地质灾害的管理,能否更加及时有效。
杨耕身(媒体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