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开赛以来,在我们国内,渐渐有两股声音成为舆论主流。一股是对我国广大运动员目前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的肯定,一股是对“淡化金牌意识”的呼吁,或者说推波助澜。
从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到重返奥运舞台并不断创造辉煌,乃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在体育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如今之中国,参加奥运会确实够扬眉吐气的,成绩总是举世瞩目。
或许,早已跻身“金牌大国”行列的中国,真的无需“唯金牌至上”,而应在如何变成“体育强国”上动动脑筋,下下工夫了。正如有论者所言,就算得再多金牌,也不如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更有现实意义。是的,金牌不是万能的,全民热爱体育、参与体育,人人都有健康、硬朗的身体,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事实上,全国上上下下,确实有“以金牌论英雄”的倾向。这一点,非常有必要予以提醒。
但是,对待金牌,我们也不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且不说得金牌多原本就是国家体育实力强的象征,就算为了得金牌而去奋力拼搏,这又有什么错呢?可现在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知真的不喜欢金牌,还是为了发表观点而自圆其说,抑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他们对运动员得金牌没有反应,对运动员没得金牌,反而更有话说。
比如,吴景彪因为遗憾丢金而鞠躬道歉,你怎么知道他就不是发自内心的?假如吴景彪是以鞠躬道歉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失败或失利,我们局外人煞有介事地为其打抱不平,岂不是南辕北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