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北京7月21日的那场特大暴雨,很多私家车主自发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接送滞留旅客,然而,在机场高速收费站,虽然车辆已经排起长龙,工作人员却仍在一丝不拘收费。不少网友感叹,暴雨无情,北京的交通管理更缺少了点人情味。(7月23日《新京报》)
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导致近8万旅客滞留机场。在公共运输与机场大巴运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许多古道热肠的私家车主,自组车队去机场接回素昧平生的滞留旅客。这份热心,这份情怀,怎能令人不为之动容?
遗憾的是,就在雨水漫过半个轮胎的时候,就在收费站已经排起长龙的时候,就在滞留旅客已然饿得浑身没劲,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机场高速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还在一丝不苟地收费。这种不以人为本的工作精神,也着实令人愤怒。
机场高速就那么差钱,这个时候居然还不忘往自己的腰包里放钱。如果没记错的话,北京机场高速早已收回成本。据媒体报道,机场高速从1993年建成到现在,已经近20年,它的盈利收入早已超过了最早的11.65亿元的总投资。著名媒体人何亮亮就曾说过,“向全社会开放的一个高速公路,既然它已经收回成本,就理应作为一个公众服务的项目,免费开放。”
遗憾的是,首都机场高速面对众声喧哗,依然我行我素。在那样一个雨夜,谁也不知道暴雨会不会来得更猛烈些,彼时,即使高速公路没收回成本,仅仅从考虑这些车主的安全出发,也理应停止收费。
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也不难理解,机场高速已经收回成本却还在向公众收费的行为,与在暴雨之夜拒绝免费放行的行为,表现得何其一致?其行为背后包含的理念是相同的,那就是:重视金钱利益,轻视公众利益——即使公众面临着危害,即使生命财产受到了威胁,这一切,在收费站管理者的眼里,都不如真金白银重要。
但这种只认钱缺乏人性关怀的行为,无疑冷了公众的热心,让那些深夜带着面包与水到机场接人的私家车主情何以堪。我们不能在民间力量已然觉醒,公民意识蓬勃发展的时候,配套设施、公共管理却依然滞后,远远无法满足公众的期望与需要。这场大雨,除了老天爷“作怪”,推波助澜者不是糟糕的下水系统吗?城市配套不到位,公共管理滞后,个人的力量再强大,有时候也显得微不足道。
这就像暴雨中许多私家车主将汽车丢弃在马路上,遭遇协管员贴条一样,城市管理者理应反思,到底应该怎样为城市居民提供人性化、科学化的服务。其实,早在2010年,广东、江苏等地相继下发高速公路“拥堵放行令”,当拥堵超过规定的拥堵排队线时,须免费放行车辆,且车主有权拒交高速费。上海的规定是,在高速口车辆拥堵长度达到1公里时,就要执行免费放行令;江苏的做法是车辆排队达200米或每个通道平均有10辆车等着就要免费放行。均10台车以上就要免费放行。
这还仅仅是考虑了堵车因素,没将天气、地质灾害等因素考虑进去。在特殊情况下,在因天气、地震等不可抗力造成的灾害面前,我们的城市理应为公众提供更人性化、更优质的服务,而不是把公众变成待宰的羔羊,只要从此路走,就要捞钱、揩油,人为地给大家添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