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利益者是希望维持现状的,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利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就是应该把这个道理讲明白,让公众把事实看得更清楚,明确最终目标,也明了阻力何在。
最近,有统计数字显示,一个高三学生在不同省份考上名校的几率最大差别是288倍。北大对广东、安徽学生设置的门槛比北京考生整整高了100倍。而上海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国网观点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促进高考公平必须改革目前的招生体制。
目前的招生体制存在弊端
他说,由于涉及到各地的利益,要在全国范围内让高考更加公平公正,仅仅寄希望于在现有招生体制下重新分配招生指标,最终很难达到目标。统一的计划招生体制本身就是在权利等级制基础上建立的,在资源配制、指标名额分配上,完全按照计划体制来实现的,所以这种体制是不太可能实现完全彻底的公平和均衡的。
高考招生制度“八字”目标
储朝晖在采访中强调,要促进高考公平,首先要明确高考招生制度长远的大方向,就是说,高考招生改革最终要实现什么目标。他用八个字来概括:自主、专业、透明、公正。
首先,就是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目前,学生并没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第二,就是应该给高校选择空间,他说,现在各地设有招生办,定了分数档后,高校才能在此范围内选人,在这种体制下学校选择的空间很小。
其次,高考招生制度需要更加专业,整个招生程序应该是走向专业化的,当然这样的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的,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但要明确这是大方向。他说,要看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仅仅看分数太有限了,在特定的情况下,学生一次测试获得的结果并不能很全面地代表这个人。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美国很多高校招生,要同时考虑三个因素:学业是基础,社会活动表现是主干,人格品质是尖端,招生人员会在这三者之间权衡轻重取舍。他说,想要准确地测评一个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有专业的招生人员,而不是像目前这样由行政主导招生。
第三,在整个招生过程当中,应该是透明的。储朝晖表示,我们讲了多少年要“阳光招生”,但是依然有不阳光的、暗箱操作的问题存在。
最后,要公正,在对所有的人来说,要求准则是一样的。现在高考保送以及加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
储朝晖指出,目前高考的统一分数线,并不是全国的统一分数线,还有的省份有自己的分数线。仅仅看分数的录取方式有一个假定,不管上的是什么中学,取得的分数是等值的,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标准是对那些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学生的不公平,是对超级中学、对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的照顾,这种制度设计上的不公平问题太大了。
最后,储朝晖强调的是,既有利益者是希望维持现状的,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利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就是应该把这个道理讲明白,让公众把事实看得更清楚,明确最终目标,也明了阻力何在。(记者/毅 鸥 蔡晓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