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推出调查《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咋看?》,截至6月6日23:20,共有11478人次参与了调查。其中,74.5%的网友(8556票)表示反对,认为会不利于年轻人就业;12.4%的网友(1423票)表示支持,认为平均寿命延长,养老金缺口大;10.7%的网友(1231票)则表示中立,是否延长应据自愿。(6月7日人民网)
除了官方媒体调查,新闻跟帖中的反对声音也很高,这应该在意料之中。延迟退休是不是必然选择,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只有一个方向上的答案,同时,延迟退休政策会不会加剧本已十分敏感的社会不公,则更需关注。
延迟退休政策的动议,一说,退休年龄不提高,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将不可持续;一说,这是个世界性的趋势,我们应该接轨。表面看理由很充分,其实有很大的伪成份。
养老保险制度不可持续,是养老金制度不合理,还是退休年龄不合理呢?养老金基本由三项来源:雇主与个人缴费,以及社会调节基金即财政投入。现在看来,雇主与个人缴费负担已经接近承受极限,再想增加,主要得考虑财政投入部分。那么增加财政投入是否合理?有无潜力呢?我认为既合理,也有潜力。首先,领取养老金者既是缴费者,又是纳税人;依照通行的税款分配原则,除去供养政府,余者应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大部应返还于公共服务。而民生则是公共服务的第一项目,养老乃其一。不争的事实是,国民税负与税收返还的比例很不对称,与很多国家的差距就更大。这当然与我们尚处发展中国家水平有关,但这个问题更要考虑征收水平。其次,从财政支出的不合理,比如供养政府成本过高,比如盲目建设投资过大,集中于政府的财富过多等等情况看,增加养老金投入的潜力应该不小。不能不提的是,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最高只有15%,财政包干公务人员养老,且退休金高于普通人三倍,这些因素如果能够考虑与平衡到社会养老事业上来,也是不小的潜力。
所谓“接轨”之说,不能总是双重标准,做不到或不愿做的,就说“国情”,反之就要“接轨”。税收返还的问题上,要不要接轨呢?政府行政支出占GDP比例问题,要不要接轨呢?
我认为,养老金账户亏空也好,不可持续也罢,首先应反思政府责任,并沿着这个方向存求解决之道,而不是动辄向百姓身上转嫁。其实这也是一个“分蛋糕”的问题:掌握切分权力并享受着蛋糕大头的人们,把别人的蛋糕越切越小,以保证自己的那一块,甚至自己那块越切越大,是不是这么回事?谁都知道,延迟退休对公权阶层有利。
社会公平问题甚多而短时间无力解决的背景下,延迟退休政策必将加剧已经不堪的“马太效应”——这个问题上最要讲国情;并且,延迟退休政策一旦实施,会不会出现大量的退休边缘人群遭各种手段解雇而失业;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不堪缴费负担,于是大量人员寻求病退而给权力寻租制造更大的市场……这些问题有关方面考虑过没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