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 > 观察家

王人博:中国百年宪政之思考,从严复到胡适

2011年12月14日13:09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作者:王人博

  王鲁湘: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昭示》。伴随着持续的革命与变革,中国宪政已经走过了100年。回眸百年宪政之路,基本上是一条挫折、挫折、再挫折之路,以至于有人哀叹,中国宪政之道非常道。分析原因,这个西方世界的舶来品,中国是否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里,能否开出现代的宪政之花?中国知识分子在探索立宪道路过程中的种种探索和努力,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有关这些问题,我们很荣幸地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人博先生。

  王先生刚才送了我一本小册子,我翻了一下,这里头基本上是王先生教书之余写的一些札记之类的东西,我看其中多数也还都是和宪法及法政有关系,其中有些题目非常有意思,像《叙拉古的诱惑》《苏格拉底的洞穴》。我特别注意到,王先生的文采非常丰富,他的自序里有这么一段话:“中国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壮士登高誉之为神州,英雄落难视之为江湖,思中国,也就是想江湖。谁说教师的三尺讲台,法学家的小圈子就不是江湖呢?江湖上行走,身不由己也是自然的。”就是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是吧?

  王人博:对。

    王鲁湘:那么您怎么觉得中国和江湖之间有这么密切的联系呢?

  王人博:按照吴思的一个解释,中国这样一个国家,自古以来潜规则挺起作用的。行有行规,江湖有江湖的规则,中国这个潜规则恰好跟江湖讲的规则有点相类似。我们自古以来有两个社会,一个官府社会,一个江湖社会。江湖社会就是金庸先生最擅长描写的那个江湖。实际这两个社会是相通的,江湖社会可能从官府社会吸取了很多的规则,官府社会向江湖也借取了很多的规则。总的来讲,我认为中国这个国家确实就是这样一个性格,江湖性比较强。

  王鲁湘:另外我们知道,一般说有一个白社会,有一个黑社会,还有一个可能介于黑白之间的灰社会,这个划分恐怕在每一个国家都差不多,包括像美国这样的法治社会,我们看它的电影里也有很多的江湖社会存在。

  王人博:对,而且我认为,美国那种黑社会更像黑社会,特别是从意大利移民过来的那些人,我们看过很多这方面的影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教父》。我认为《教父》里面人物的刻画,包括它的叙事方式,可能更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或者西方黑社会的组织结构。中国的江湖社会可能跟它不太一样,我们讲究得更多的是义气,两肋插刀的那种英雄气概,或者叫江湖义气。现场的朋友包括现在正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朋友们,可能你们真的不会注意到,2008年是中国宪政改革100周年。

  你们可能会记住很多的100周年,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记住这个100周年,也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或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值得纪念的年度,或者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多么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当然作为研究中国宪政文化的一个主力学者,王人博先生是不会忘记的,在中国宪政之路走了100年的今年,您有什么感慨?

  王人博:感慨颇多,但要表达的话几个字就够了,就是“长叹一声”。

  我在这个小册子后面写了几句话,我说中国的宪政跟美国的宪政是不一样的,美国的宪政是美国成功的一个产物,而中国的宪政是指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一系列挫折的结果,我们只能说这100年中国还在宪政的路上。所以说如果用“宪政”这个概念表达中国人的生活,表达中国的社会和国家的话,应该是“还在路上”这样一个进行时的概念。我们中国人确实因为对宪政想得太重,所以说这种挫折感就很强,因为它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你越想它,它离你越远,这可能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从事政法学术研究的知识分子的一种痛苦之源。

  王鲁湘:好,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人博教授给我们演讲。他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百年宪政之思考》。

  1908—2008,宪政百年,上下求索。严复、胡适,他们对宪政的思考留给今人怎样的启示?

  中国近代宪政为何屡试不应?

  王人博: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宪政百年之思考》。在这么短短的一个小时之内,要把100年来中国人所思、所想、所行完全表达清楚,我认为是挺困难的。谈这样一个百年的历程,我想最好的方式还是选取几个点。这种思考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制度、规范这条线,另一条是思想史的线。100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的思考者,他们是怎样来思考宪政的?他们思考的范式是什么?他们那种思考对今天在座的各位以及对喜欢宪政、热爱宪政的人有没有帮助?我想这可能也是一条线索。

  我今天就按照第二条线索来讲。之所以选择思想史这条线,跟我的认知是有关系的,我认为思想总是比制度更重要。先有思想,后有制度,制度以思想为先导,所以说我认为思想比制度重要。那么从思想史这条线来看待100年的话,我认为选择几个有符号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讲可能更合适。在100年当中,对中国的宪政问题有深刻思考的学者是非常多的。从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今天,这100多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的政治家、思考宪政的人确实是不计其数的。在众多的思考者里面,我选出了两个人,一个是严复,一个是胡适。我想以这两个思考者为样本,看看我们中国人是如何思考宪政问题的。

  我为什么选择这两个人呢?我认为选严复是因为他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范式,他还影响着我们今天对宪政的思考,特别是影响着政治家的行列,我认为我们的政治家更多地还生活在严复的时代。之所以要选取胡适,这个大家都知道,胡适先生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当然他对宪政问题思考得更深、更切。换句话说,胡适本身在中国的宪政思考里面就是一个符号,他那种乐观主义的精神,那种至死不悔的精神,那种对宪政信仰般的热爱,等等,对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当下的知识分子,更多的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对他的一种缅怀。换句话说,我认为胡适能够代表今天研究宪政学、研习法学的人的主流话语,他的符号意义非常大。总的来讲,我认为选取这两位可以代表我们100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思考类型。

  严复、胡适,代表了中国近代宪政思想的核心;从《天演论》到自由、民主,中国宪政的试验有着怎样的奇特经历?它又折射出近代知识分子怎样的心路历程?

  先讲严复。严复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我认为,他对中国宪政的思考可以用一个断语式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富强为体,宪政为用”,他的一生就在探求、寻求西方富强的奥秘。严复从国家富强这样一个目标的追求里面,导引出了他对宪政的思考。下面我给大家讲严复的逻辑,他怎么从富强导引出一个宪政的思想来。

  严复有本对中国人影响很大的书,叫《天演论》。我总认为《天演论》

  是表达严复的进化主义的一个最好的标本,这本书对中国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当然除了这本书之外,严复还写了很多重要的文章。我认为严复的价值就是从进化主义的路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式的现代国家观,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天演论》有两句断语式的话,一句话叫“物竞天择”,另一句话叫“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天演论》最大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两句话上。

  那么这两句话怎么导引出一个宪政思想呢?严复的《天演论》中这两句话的叙述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怎么能够解释天演、解释进化的根据。后来他用了一个叫“运会”的概念来解释,“运会”这个词就相当于进化,进化是一个过程,“运会”这个概念就包含了所有进化过程的要素。严复自始至终都认为,运会代表了一个人类历史从上到下的过程。换句话说,进化是分阶段的,所以说进化要符合这样一个概念,必须加个时间概念进来。也就是说,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所以我们把从低级到高级、从上到下称为进化的过程。生物进化说,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就表达了一个进化的事实,并不带有价值的判断,而严复把进化这样一个生物学的原理放到人类社会来看,他确实加入了一个价值判断,就是他更看重进化后面的这个阶段,并认为这个阶段肯定是优于前面那个阶段。比如说,他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进化的结果,国家的进化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处于最初进化阶段的叫图腾社会,这是严复的一个判断,当然是从甄克思拿过来的,大家都知道他翻译过甄克思的书。第二个阶段,就是宗法社会,就像中国,他认为中国从秦以后,就是宗法社会。而代表着进化最高阶段的西方就进入了军国社会,这是进化的最高阶段。

  所以严复的进化论表达了一种价值判断。中国既然是处于宗法的进化阶段,那中国怎么成为一个能跟西方在实力上、道德上平起平坐的、受到西方尊重的国家呢?他认为在一个进化的阶段里面,只要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在“运会”面前,我们能充分地发挥我们人的创造力,或者说配置一定的制度,我们是可以赶上去的。换句话说,进化论本来就包含着“后来者居上”这样一个意思。你现在虽然落后,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会赶上西方,这是严复的一个强烈的信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