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离开深圳了,不是我不热爱这座城市,而是以房价打头阵的生存压力让人憋屈。如果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了一个平方的房子,意味着我要不吃不喝十年多才有一个小套间,孩子等不及,我也没那份毅力。我只愿意工作改善生活,不想我的青春房子做主。12月14日《中华工商时报》消息说,美联物业近日发布的一份数据表明,今年房价暴涨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楼市泡沫程度加剧,北京楼市泡沫化指数全面超过上海。
北京、上海、深圳,其实这不是哪一个城市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5.7%,创2007年10月以来的新高。明年的房价会怎么走?专家和研究团体都声称,房价没有下降的压力,只有上涨的压力。一者,楼市销售快速回暖,开发商资金已经回收,“不差钱”也就没必要像2008年那样降价销售;二者,央企“地王”频现,没有尚方宝剑,它们怎么敢在楼市兴风作浪;三者,近两万个煤老板携3000亿资金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不爱高科技,也不想放长线,只好干些“炒作大蒜”、“置房子置地”的买卖。当然,有人说政府已开始更大力度地调控楼市,比如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要推出低价商品房,等等。但是,别忘了年初政府部门在人代会上的铿锵之词言犹在耳,奈何楼市还是“大阳春、小阳春”接踵而至的“残酷”现实。
我当然不怀疑政府对楼市的调控决心,楼市即民生,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一片冰心的,也容不得三心二意,问题是结果、是落实到地方上去的效能。不管地产商或个别学者怎么忽悠,说房子就该租着住,或者把责任推到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一边,总之,自上而下有一点已然是共识,正如美国知名经济学家、《非理性繁荣》作者罗伯特·希勒所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很过头了。泡沫化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的问题是,挤泡沫还是吹泡泡?在这一选择中,地方政府是很痛苦的,吹泡泡固然有钱赚,但后患无穷;而挤泡沫虽然深孚民心,却可能产生多米诺效应。
摇来摆去,就是眼下的结果,不少地方政府在楼市上不管多坚决、多市场化,实质还是人格分裂的:忽而承认房价太高,认可公众在买房问题上的痛感;忽而对楼市调控政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吹泡泡的暗箱操控。楼市问题再复杂,说到底不是一个玄学问题,还是经济问题。逻辑上说,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怎么走,货币政策、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不可能不起作用。这些政策只须朝开发商多抛几个媚眼,就注定有很多人很多年要在房子上纠结。
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不一。在房价问题上,我们理解地方政府的隐忧,毕竟房子是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它已经和地方财政手挽手走到了今天,分手的代价是很惨烈的。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楼市已经走进了玻璃房,随时面临碎裂的危险。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就像《蜗居》里的主角,房价的“茶几”上盛满我们不尽的“杯具”,这样的逆选择与资源配置,已经远远超脱了经济领域——因房价而盛满“杯具”的城市,还能装得下属于生活的“洗具”吗?我们可以对房价审美疲劳,但我们无法放弃对自由愉悦人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