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开国大典: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

2009年08月14日09:1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夏佑至
著名军队摄影师孟昭瑞拍下的开国大典场景

  胜利的速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内战之初,中共高级领导人对形势的判断来自多年的军事和政治经验,在所有的可能性中,一场长期的、类似于1927-1937年的战争最有可能出现。
 
  战争实力对比不利于中共。国民党的总兵力为430万,包括美国训练和装备的50万精锐部队,统治者区域达到730万平方公里,其中生活着3.39亿以上人口。而中共的总兵力只有127万,装备主要是步兵武器;尽管控制着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其中生活着1.36亿人口),但直到辽沈战役结束之后,才拥有一个区域广阔而且背靠苏联的根据地。
 
  但只经过3年战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实力就完全颠倒了。只有100多万部队逃到台湾,中共掌握的兵力则超过400万。战争进程很快。几乎没有一支反政府武装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击垮政府军。到了1948年下半年,崩溃的局面达到了“摧枯拉朽”的程度;一边倒的局势不仅使当事人感到意外,现在60年过去了,历史学家仍然也没有就其中的原因达成共识。
 
  很少有一种单一的线索能够解释全部事实,包括大陆官方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提出的“土地革命推动了战争进程”的说法。国民党的溃败能够在失败的经济政策中找到理由,但即便历史趋势能够符合经济决定论的假设,信服这一学说的学者也无法解释战争的时间因素,也即战争耗时长短的问题。
 
  的确,国民党占据了城市,而共产党握有乡村,一旦解放军禁止向城市输出物资,城市的生活就岌岌可危,但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是战争后期才出现的景象。早在1946,年当杜聿明的部队将林彪的部队从四平和长春驱赶到松花江北岸的时候,李富春和黄克诚还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反对全面对抗国民党。报告认为,苏联在二战中受到重创,无力向中共提供有力的军事援助,而国民党有了美国的援助,会变得更加强大。这份报告代表了中共高级干部中的普遍看法,但毛泽东最终否定了报告中的观点。他认为,南京政府被沉重的经济、行政和军事责任所拖累,将难以长期支撑长期的内战。
 
  近年来,影视编剧开始争先恐后地从内战中吸取灵感。他们提出一个又一个可能性,试图给历史一个通俗易懂的动因,其中不乏带有神秘色彩的天命学说,当然,更常见和更深入人心的解释是,少数神通广大的间谍决定了战争的走向。碟报剧的商业价值可以为这种观念的流行程度作证。
 
  战争初期对东北的争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苏联在欧战结束后90天内对日作战,作为交换,它将在战后控制旅顺、大连和东北的铁路交通。为了防止苏联将东北转交给中共,中国政府于1945年8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东北主权应由苏军交予国民政府。
 
  为了帮助国民党接收东北的主权,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华北登陆,协助南京政府向东北运兵,引起了苏联怀疑。后者担心,美国的势力将随着南京的军队进入东北,从之破坏它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作为对抗的措施之一,苏联阻碍和拖延了政府军的接收步伐。趁此机会,中共就近将成千上万的资深干部派往东北。十万人的军队日夜兼程,为了加快速度,有些部队连武器都没有带。
 
  1946年,抵达东北的中共军队在林彪的指挥下,开始武力抵制南京的接管行动。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1946年的四平之战是国共命运的杠杆。四平是长春的门户,而长春是中共想象中的东北根据地的首都。1946年中期,争夺的四平的战斗打响,阵地战持续了一个月时间,双方都损失惨重。
 
  在美军装备的新一军和新六军的压迫下,林彪放弃了四平,接着放弃长春,一路度过松花江,向北方撤退。杜聿明将军指挥的军队抵达松花江南岸,直逼哈尔滨,在那里和林彪隔河相望。
 
  这些活动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行动,包括美国和国内民主人士的调停。受美国总统杜鲁门委托,马歇尔前来中国,他以美国的援助为条件,要求蒋介石停止东北的军事行动,与中共进行政治谈判。6月6日,国共双方签署了第二次停战协定。但只过了20天,停战协定刚刚失效,战争就在中原地带再次打响了。
 
  几个月后,连最具信心的和平爱好者也表示了绝望。10月10日,梁漱溟前往上海,劝说周恩来重开谈判,11日他乘坐夜车返回南京,次日早晨的报纸报道说,国军攻占了张家口。那里是延安的北方门户。梁漱溟黯然地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iujing)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