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八万元车补:特权的货币化赎买

2009年07月24日10:3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一舟

  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区委书记、区长年车补7.6万元近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近日记者在辽阳市了解到,作为辽阳市第一个进行车改的县区,弓长岭区委书记和区长从2008年4月开始,就已经开始享受一年8万的车补待遇了。

(7月23日《新京报》)

  近些年,各地公车改革此起彼伏。通常的做法是,按照不同的级别“排排坐吃果果”、发放车补。正县级多少钱,副县级多少钱,正科级多少,副科级多少,科员多少……等级分明一目了然。在这种改革制度设计下,出现8万一年的车补,其实并不那么令人意外。

  车改的本意,首先是降低政府公共管理成本。但从少数人拥有专属公车的权力,到所有在编人员都享有规格高昂的车补,最高者竟然高达8万一年,如此车改即便是真如当地官员所辩解的那样“省钱”了,也省的非常有限。实际上,领了8万车补的书记区长,就不坐公车了吗?我看不见得。恐怕是车补照领,公车的车轮照样转动——真正要算一笔账,耗费的财力说不定比车改前还要高得多。

  在我看来,夺人眼球的8万车补,就其本质而言是对公车特权的货币化赎买。跟级别挂钩的8万车补,相对应的是“跟级别相称的公车档次”;而公共财政对于公车消费的支出,无非是由“汽油费和管理费”转变成向官员个人存折上拨款。由此一来,官员还是可以利用天价车补达到“级别享受”的结果,公共财政一分钱也不少花甚至更加浪费——这样的车改,说到底是将“车轮子的腐败”隐形化,以改革的名义,在权力自我的设计下,轻而易举地就实现了对公车特权的货币化赎买。

  有人对货币化车改的制度思路表示质疑,我却以为这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车改没有摆脱官本位意识,按级别职务发放车补而不是按照公务量来定车补,且因为车补的发放运作一直处在幕后,缺乏有效的公共监督,导致了车补发放的无序乱象——是故,才有了8万的车补。实事求是地讲,在当前的体制背景下,如果车补发放“按公务量”来核定,实际运行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或者说,按级别和职务差别将车补分等级,是一种次优选择。

  但是,该怎么杜绝车补的“特权赎买化”现象呢?前不久,杭州车改引发了舆论质疑,可要我说,杭州车改起码有一点值得借鉴:没有采取货币化现金补贴的模式,而是将车贴全部打入IC卡中,从卡内的车贴金额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如公交车、出租车、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除此之外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等地方消费。

  8万车补警示我们,车补应该姓“公”而不姓“私”——只要管住了车补的公用而非化为私有,确保专款专用,公车特权转化为货币福利的漏洞就会被堵住。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