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用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补偿民生 》一文,虽然我能理解其中良善的动机,但我还是以为此说不妥。
的确,现在垄断企业拥有超额利润,而民生投入则明显不足,在此情况下,取垄断之利润补民生之不足是一个很容易产生的想法。
首先,虽然该文说了一句,取垄断利润补民生之不足“不意味着垄断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就合理合法,更不意味着垄断不需要打破”,可这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是行不通的。如果真这么做了,就无异于完全承认或变相承认垄断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是合理合法的。因为既然我们认为垄断企业通过行政垄断获得超额利润有非正当性,政府却又从中抽份子,民众也从中获利,那么,政府及民众还有什么道德立场要求打破垄断,拆分垄断大鳄呢?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软,这是很朴素的道理。
更重要的还在于,无论是超额的垄断利润,还是民生之所需资金,数额都是极为巨大的。如果民生投入之资金取之于垄断利润,而非来自正常税收,那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民生投入对垄断利润的路径依赖,最终尾大不掉,使得破除垄断几乎再无可能。而当政府在未来的某一天试图真正对垄断开刀时,立即会遇到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万一来自垄断的超额利润急剧缩水,整个民生保障体系就可能崩溃。虽然这个资金链断裂应当只是短期的,破除垄断后带来的社会经济活力增加,会导致常规税收的增长,也许两三年后就能补上这条资金链。但这种短期断裂却极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在没有充分民生保障体系时,人民可能只是发发牢骚,骂骂娘,但当相对充分的民生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后,突然的崩溃却极可能导致社会动荡。这样一来,政府就不免投鼠忌器,会放弃对垄断的破除。而我们这些百姓就要无休止地忍受那些垄断大爷们的盘剥与坏脾气了。
对此有一个现成的活例子就是烟草。人人都知道烟草业有暴利,有害人类健康,当年也是基于类似于“补偿民生”这样的崇高理由,国家对烟草实行专营,收重税。但结果是,现在中国烟草业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例达10%,远高于发达国家2%的水平。2006年这笔钱是2900亿,据业内人士推算到2010年更可能高达6000亿。虽然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就发布过调查报告,对烟草税收的基本结论是烟草税收所得,不及国家因吸烟有关疾病而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但奈何,巨额税收是政府眼前就能得到的确定利益,也是政府赖以运作的资金基础,而民众的健康损失和政府的卫生投入都是将来的问题。故而,这些年来,我们在禁烟工作上,总是雷声震耳欲聋,雨点却轻柔似无。大约六成的男性医生都在吞云吐雾,只有17%的吸烟者有意愿戒烟,吸烟者低龄化趋势明显。另外值得提一句的就是,我所在的城市就有一家著名烟企,其员工的福利之高,可以羡慕得我这行外人眼睛发绿。
因此,用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补偿民生,此议就是饮鸩止渴!老实说,如果我是垄断企业的人,我就会坚决赞成此议。因为如此一来,就可以把垄断之树根植于民生厚土之上,进而绑架整个社会、国家,让垄断之利永葆长青。
治国之道当行正道,不能用一种不当的手段去应对一件不当的事,因为这常常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对于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我们唯一正确的做法,还是打破垄断,拆分垄断大鳄,促进整个经济的活力,让健康的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然后,用常规税收的增加来建立一个相对充分的民生保障体系。这条路虽然更艰难,却是正途,才能可持续地增进人民的福祉,而非在你这个口袋放进一块钱,却在你另一个口袋取走十块钱。
来源: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