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放话:我国在金融政策制定中,应保持一定水平的存贷利差,以保持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压力和动力。此外,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在投资方面需要小心。
如何保持存贷利差?市场普遍认为,存贷利率都可能上调,目的在于收缩市场的流动性。周小川本是学者出身,不可能看不到宏观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不过,周小川的表态是否能代表中央的普遍意见尚需观察。事实上,此前周小川多次表态和中央并不完全一致。中国的央行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它只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者而已。因此,如果高层对宏观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的看法不统一,货币政策就很难收紧。
尽管如此,在我看来,加息已经成为高层制定货币政策的一种必然选择。目前,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压力已经不是衰退,而是通货膨胀。如果联系到最近菜价的上涨,我们甚至可以说,通货膨胀已经来临。如果说经济衰退是中央不能接受的,通胀就是能接受的吗?要知道,这两种情况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情绪的产生。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治通胀要比治衰退困难得多。既然如此,高层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具备战略前瞻性。否则,到明年上半年,物价暴涨的压力将远远大过2007年。
加息是否必然导致股市和楼市的暴跌?老百姓辛辛苦苦赚到手的财产性收入是否会化为乌有?这就要看目前盘踞在股市和楼市的资金是否将会集体撤离。加息自然会带来资金回流银行,但其回流的速度和数量并不会超过人们的想象。因为,中国经济经不起折腾,加息只能是一个温和、渐进的过程,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只要存款利率低于资金投资股市和楼市的回报率,资金大搬家的现象就不会发生。
游荡在股市和楼市里的一股重要力量是热钱,在加息预期日渐增大的情况下,热钱会逃离吗?不会。因为,一旦中国经济“保八”的目标实现,为了阻止中国产品“冲击”西方市场,国际上就会重拾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既如此,热钱又何必东躲西藏?更何况,当前中国股市和楼市并没有到泡沫泛滥的地步,即便现在开始入市,资金回报率也是可以预期的。
由此看来,股市和楼市的形势是否发生逆转取决于人民币加息与升值两股力量的博弈,而这两股力量至少在短期内会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局面。因此,对于即将到来的加息周期,投资者不必感到恐惧。与加息相比,更为恐怖的是通胀,全社会现在就应该为此形成清晰的认识。
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