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略阳县上坪村大多数民居在地震中被彻底震塌。该县为其村建起了气势非凡的别墅式民居,并作为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的示范点和“样板村”。据县城建局副局长说,其规划和设计都是请“鸟巢”的设计师设计的。但因造价高昂,即便有国家和天津的补贴,村民也交不起多达四五万元的自筹资金,村民们的期望被焦虑所取代。
而承建公司尽管面临着工期紧张和可能赔钱建设的困境,也只能勉力为之。工地某负责人表示因为这是县里交给的“政治任务”。(11月25日《中国经济时报》)
面对“放在汉中郊区就能卖个别墅价格”的高档“永久性住房”,有村民却表示只能住在现在使用的帐篷里。有关领导满腔“热情”遭到了村民们的冷遇,还不得已准备“将来在城市建设中弥补建筑公司的损失”。这不能不说是个令多方都感到尴尬的无奈现实。
经过大地震的重创,村民们的生活无疑雪上加霜,尽管有国家的救灾资金和社会捐赠救助,但这些帮助都只能是救急不救穷。在这种情况下,由当地政府主导的灾后重建工作理应以恢复灾区造血功能、增加村民收入为主,至于其住房,应在保证建筑质量和抗震能力的前提下,以实用为主要目的,以村民能“住得起”为原则,这也可算是灾区重建的“经济适用房”吧。而目前这样巨资兴建高档别墅式的“永久性住房”,别说村民们无法贷到足够的贷款支付高额房款(贷款只能贷到两三万元,至少还差一半),就是贷到了款住上了别墅,成为“房奴”的村民们如何安心享受别墅的舒适?如此“样板村”怎么能大面积推广?
应指出,有关领导是把灾后重建“样板村”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的,他们的满腔“热情”,实际上包含了太多的“政治热情”。正是在这种“政治热情”刺激下,他们才罔顾村民的财力,罔顾建筑公司的经营状况,甚至罔顾“就近、安全、便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在离原村落较远的偏僻地带修建“样板村”。因此,与其说是上坪村重建的“样板”,毋宁说是“政治任务”的“样板”,是某些领导好大喜功和追求形象工程的“样板”。
灾后重建关系到灾区百姓的未来,关系到灾区经济的振兴,是国家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上看,它的确属于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而且,灾区重建不仅仅是“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对灾区百姓实施国家救济的“民生任务”,两个任务相辅相成。遗憾的是,某些政府官员心目中的“政治任务”早已被自我“异化”成了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代名词,不但与意义宏大的“政治任务”迥异,更与旨在救济灾区百姓的“民生任务”背道而驰。
一旦异化的“政治任务”成为灾后重建的“样板”,“民生任务”就只能退缩到无足轻重的位置上。在村民们“贷款和筹钱的焦虑”中,我们发现,地方政府的“民生任务”不但未能完成,反而有了新的“欠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