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不能不说是政府给市民送出的一份民生厚礼,但这并没有使广大市民如释重负。据《中国青年报》10月14日报道: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某小学,账外资金超1亿元,其中大部分是收取的择校费。
在一些城市中小学校,相对于学杂费来说,择校费和原来依附于学杂费的各种多收费、乱收费的数额远远地高于国家规定的学杂费标准,时下有些学校除了一次性收取高额的择校费之外,在平时还要收取补课费、培优费、班会费、桌椅费、资料费、试卷费、校服费、微机费、电影费、保险费、豆奶费、进餐费、取暖费、空调费、存车费……市民戏称这种现象为“女儿大似娘”。
对于高额的择校费和各种不合理收费,家长们由于其子女掌握在学校手里,学生们更是迫于校方的压力,一般都是处在“敢怒不敢言”的境地里,只好是忍气吞声、得过且过,没有多少人敢对校方提出正面的质疑,更不敢拒交。于是乎,这些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了。
因此,当前治理学校乱收费与免除学杂费显得更为重要,政府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还须以鲜明的态度、得力的措施坚决整治和查禁不合理收费,对由此形成的腐败予以坚决的惩治,同时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职工的待遇适当提高,学校才会不再收取择校费和其他一些费用。只有在给市民送去免除学杂费之福的同时,也消除教育乱收费之害,市民才会在子女就学上如释重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