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这位忠厚长者尽管也拜老范所赐,收获了许多骂名,但仔细听听他的话语,还是相当诚恳的。他说:“舆论说范美忠的讲话冲击了道德的底线,我觉得垮掉的学校才冲击了道德的底线。”
尽管部分的恢复了理性,但是,平心静气的看待“范跑跑”,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范跑跑先生企图颠覆、或者说对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共识呢?概括的说,就是一个悲情感动的、鼓励牺牲的、歌颂死亡的“大众情绪氛围”。读到这里,相信有心人已经意识到,此种情绪实际上在我们这里是有深厚传统的。通俗的注解就是“坏事变好事”,忽略灾难本身,发掘灾难中的所谓闪光点。
在教师范美忠看来,这种传统就是多年教化的结果,一贯以批评现行教育制度为己任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做出一个解释,他想告诉学生,他喜欢谈自由、人性,但是和勇于牺牲,并无必然联系。这是震后第十天,范美忠说,他看到媒体已经塑造了一个牺牲、光荣、感动的大众情绪氛围,而这其实是‘通过过滤一些事实,夸大一些事实构成的’——‘我就要让你们看看现场是多么无序,个人多么无力和胆小’。 ”(《经济观察报》2008年7月21日)
于是,他就写下了一篇闹出天大动静的文章。可以想见,在口口声声“多难兴邦”的举国亢奋中,范的这个逃跑主义文章就像一块扔进波心的石头,不是激怒所有人,就是被所有人的口水淹没。至于他想表达的真实意思,大抵是没有人听的。
长期以来,我们不就是经常性的在“过滤一些事实,夸大一些事实”吗?南方雪灾、各地矿难,都是如此。开始时“万众一心”,紧接着“化悲痛为力量”,最后,则是“高奏凯歌还”,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个英模报告团,巡回演讲。至于真正的灾难性的值得反思和反省的东西,往往化实为虚,化虚为乌有。
此番地震,一个公办学校往往就会砸死砸伤数百上千孩子,学校的教室何以如此不堪?这样的追问为什么总是进行不下去?那些大人先生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的道德,而不去哪怕是简单调查一下建筑物的质量?仅仅是惯性使然?
化悲痛为力量,很好,现在悲痛过去了,力量从何而来?一所小学、一所中学的房子塌了,调查起来就那么艰难?很显然,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调查能力、调查手段,而是人家压根就不准备调查。教室的偷工减料问题,一旦查出来一个眉目,不免又会牵扯到诸多各级官员,以及官员外围的大大小小的承包商。而这些人,正忙着讨论师德问题呢。
从网络的风向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真相的一点点披露,范跑跑获得的理解和尊重也越来越多。对于大众情绪氛围的负面价值,在狂轰乱炸的英模报告灌输下,人们也越来越有了新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范跑跑的意义很强大。这种强大,因为事例的鲜活,故远远超过他此前写下的多篇教育类思考文章。
同一天的经济观察报还访问了范所在的学校,成都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这位忠厚长者尽管也拜老范所赐,收获了许多骂名,但仔细听听他的话语,还是相当诚恳的。他说:“舆论说范美忠的讲话冲击了道德的底线,我觉得垮掉的学校才冲击了道德的底线。”
他解释道,我现在看到很多托词,说楼垮还是不垮是因为震波不同。但报上也报道过,任何垮了的建筑,旁边就有屹立在那里没垮的。北川中学垮了,旁边的中科院希望学校、刘汉希望小学就没垮。
这也不是经费的问题,因为希望学校也好,私立学校也好,它的投资是少于国家标准的。刘汉希望小学,教学楼造价是400元/平方米,校长问建筑商的利润多少,人家说10%,他说,能不能这样,我再给你10%,但这400元你一点都不能贪污。这才是我们的道德底线。
这话,说得多好。好就好在不矫饰、不夸大、不高尚、不“道德”,是一个神智正常的“人”说出来的话。而我们已经习惯“神”话很多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