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中纪委反腐的“剑”与“书”

高发时期的腐败怎么反?梳理习大大和王书记的讲话,反腐“三步走”战略已很清晰。首先就是严厉打击,让腐败分子“不敢”腐;同时根据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的“笼子”,让腐败分子“不能”腐;最后是巩固思想信仰,实现人的现代化,让人“不想”腐。

  “宁见阎王、莫遇老王”,这是微信上形容王岐山时用的一句话,源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书剑恩仇录》,各位武侠迷应该很熟悉。70后的笔者,今天就接着武侠的题目,来说说中纪委的“书”与“剑”。

  反腐败不能没有“剑”,不能不亮剑。1993年开始,中共最高层开始在文件中将“反腐败”定位为一场“斗争”。熟悉中共党史和文献措辞的人应该知道,一旦被定性为“斗争”,则首先是形势严峻,其次是“敌我矛盾”,势同水火。要想赢得这场斗争,既需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坚决,又必须有一“剑”封喉的精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严格纠正“四风”,铁腕反对腐败。这不,8月29日,就在各位同学“伤感”地享受暑期最后一个周末的时候,中纪委网站连放大招,不到三个小时,连续公布了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白云,云南原省委书记白恩培和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落马的消息。

  中纪委利剑出鞘,见血封喉,地方纪委也没有闲着。还是在8月29日晚上8点半,中纪委网站公布了一汽集团原副总安德武被吉林省纪委调查的消息。只是由于省部级“老虎”落马的冲击力过强,同期落马的厅局级干部消息一般引不起太大关注。但“盯梢式”关注中纪委网站的时政记者们,还是常常可以梳理出“一日10厅官‘落马’创纪录”之类的消息来和汪峰抢“头条”。

  中纪委网站的集纳,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各级纪委的“亮剑图”,明白了反腐之剑有多么锋利。但真正的大侠,光是靠“剑”还不够,不论是《书剑恩仇录》里面的陈家洛,还是《天龙八部》里面的萧峰,无一不是文武双全的侠客。“亮剑”,同样也只是中纪委的面孔之一,虽然可能是最最重要的那一个,但非全部。

  中纪委还有“书”的一面。还是拿8月29日说事。中纪委网站“聆听大家”栏目推出了第二期访谈。按照其官方介绍,这个访谈栏目是要聆听思想的声音,感受思想的力量。栏目以口述实录方式,记录一位位中外大家谈人生、谈历史、谈文化、谈反腐。

  第一位做客聆听大家栏目的,是二月河。29日亮相的,则是冯骥才。有心的朋友应该会记得,去年中秋节前,王岐山去天津调研,官方新闻稿说“与冯骥才等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代表就党风民风建设进行座谈”。而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媒体同样报道了二月河在小组讨论时与王岐山互动“高新能否养廉”等“反腐”问题。可见,虽然二月河、冯骥才研究写作的领域不同,但都是非常关心反腐的专家。与学院里把反腐当做一个技术问题讨论的学者相比,冯骥才、二月河们的讨论,更加人本,关注人思想和感性层面的东西。

  武侠迷知道,真正的侠士,除了有一招制敌的高超武艺,还必须要有统率部署,制定战略战术的能力,所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方为侠也”。面对腐败的中纪委,也一样必须“书剑”双全。

  所有的政治学者都公认,腐败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只有程度高和低的问题,不存在有和无的问题。而工业化、城镇化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各国的腐败问题都很严重,美国这个阶段有所谓的“镀金时代”,而日本有震撼政坛的四大腐败案。

  高发时期的腐败怎么反?梳理习大大和王书记的讲话,反腐“三步走”战略已很清晰。首先就是严厉打击,让腐败分子“不敢”腐;同时根据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的“笼子”,让腐败分子“不能”腐;最后是巩固思想信仰,实现人的现代化,让人“不想”腐。

  其疾如风的反腐“亮剑”,针对的就是让人“不敢”腐。如果说,贪婪是人性的弱点,那么,恐惧则是让人性是始终坚守底线的最后红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反腐方面也定了很多制度。但如果没有“出来混,就要还”的高压惩处,触及利益的制度能不能落实,实在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治标与治本辩证统一,互为表里的关系,让人在反腐“亮剑”的那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文化学者在中纪委网站娓娓道来的“书香”,针对的就是让人“不想腐”。甲午中国战败后,第一层次的反思是武器不如人;第二层次的反思是制度不如人;第三层次的反思是国民素质的差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制度环境下,有腐败的白恩培,也有93岁高龄仍然坚持举报贪腐的副省级干部杨维骏。说到底,这就是人的思想差距,用官方常用的话说,是“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的问题。

  二月河寄语领导干部“好好过日子”,这位纵览过大清王朝历史,神交过权臣王爷的作家,面对历史的兴衰荣辱,送给领导干部的这句大白话,细嚼起来寓意深远。身体健康、衣食不愁、家庭幸福、能施展才华,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还需要什么呢?

  更加关注民俗的冯骥才的题字则是“扬清扶正,人人给力”。反腐败,弘扬社会正气,也不光是官场之事。鱼在水中,浊水必养肥鱼。这两年流行一句话,“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还是有道理的。我们老话里一些不好的“升官发财”观念,在民间也浸润很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否则要一个当官的亲戚何用?这样来看,“书”的见效虽然慢,却也不一定就比“剑”的地位要轻吧。

  “书”“剑”双全的中纪委,下一步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震撼和思考呢?值得期待。(文/风过耳)

专栏策划: 搜狐评论

最新文章